“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伯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它泛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产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在我国,什么是循环经济?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给出了明确定义:“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这一定义不仅指出了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特征,同时也指出了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抓住了当前我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我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循环经济与开展绩效审计的关系 发展循环经济对绩效审计的开展提出了客观需求,同时开展绩效审计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绩效审计的政策背景和外部环境,二者有着高度一致的目标和方向。循环经济追求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而绩效审计则是对被审计单位和项目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监督和评价。二者都致力于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以及关于最终的运行结果。在新的审计环境下,审计人员必须更新观念,从更高角度和更深层次上理解什么是“科学的经济观”和如何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效益,用什么方法和途径来提高效益。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有着自身的理念、原则、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技术支撑,而这些都应为绩效审计所用,从某种意义上看,循环经济极大地丰富了绩效审计的内涵。 (一)循环经济为绩效审计树立了新的“经济观念” 循环经济的理念要求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同样的投入(经济),这为绩效审计提供了经济性的思路。绩效审计也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注重“经济性”,争取以较小的代价完成审计工作。因此,在审计工作中,审计机关应当注重人员的安排、审计队伍的组成和审计费用的支出等与经济性有关的事项,使审计活动最大限度的(不影响效果)符合经济性原则。 (二)循环经济为绩效审计指明了“怎样提高效率”的途径 绩效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被审计单位指出“怎样提高效率”的途径,这与循环经济“高效率使用既有资源”的根本要求是一致的。在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应当不断注重审计的效率,形成审计“效率评价—分析效率—提高效率”的良性循环。 (三)循环经济为绩效审计提供了科学的“效果评价”方法 效果性是指审计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循环经济“评价效果”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为绩效审计评价开阔了思路。循环经济的评价方法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同时,循环经济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循环经济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大部分可直接或间接地为绩效审计所用,从而大大提高审计评价的质量。 二、绩效审计的本质及目标 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新趋势。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1986年在悉尼召开的第十二届会议发表的《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定义是:“除了合规性审计,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审计,它涉及对公营部门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这就是绩效审计。”1977年该组织通过的《利马宣言》明确指出:“绩效审计是指对政府工作的绩效性、效果性、经济性和效率进行的审计”。目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绩效审计已经成为政府审计的主要内容,有的甚至占其总工作量的90%以上。绩效审计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和运用程度,已成为衡量该国或地区审计发展水平及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和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早在1991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审计署就提出“既要继续进行财务审计,又要逐步向检查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和绩效审计方面延伸”的工作思路。《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要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可见,大力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既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同时又是我国国家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绩效审计的本质是评价受托公共责任。即通过对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掌握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及财力资源的配置、管理和使用的以下方面进行审计评价:1.人力资源的管理、利用和开发;2.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3.已有公共物资财产的管理和利用;4.公共资金的运用;5.保障各项活动正常开展的组织机构的建立和运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恰当性和有效性,各项工作计划或预期目标的实现等。 绩效审计的目标通常分为两个层次: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根据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制定的审计准则,绩效审计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检查。因此,绩效审计的一般目标就是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所谓经济性,是指“从事一项活动并使其达到合格质量的前提下耗费资源的最小化”;效率性是指“投入资源和产出的产品、服务或其他成果之间的关系”;效果性是指“目标实现的程度和从事一项活动时期望取得的成果和实际取得的成果之间的关系”。绩效审计的具体目标是反映绩效审计的个性或特殊性的,是一般目标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下的具体表达。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关系体现着绩效审计共性和个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