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账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将审计的思路和着力点放在被审计单位的账表册之外,通过业务分析、实地查看等手段和方法,获取并研究可能影响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的信息,从而达到发现审计线索的目的。 当前,会计职业道德的扭曲,给以账表册为基础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带来了巨大挑战。部分单位甚至将能否做假账而又能不被检查单位发现作为招聘财务人员重要条件之一。另外,一个单位几套账的情况也客观存在。审计人员面对勾稽严密、环环相扣的“完美”假账,难以发现根本就没有在账表册中出现或以其他形式掩盖的违法违规收支。 财政部门监管方式的改变,使审计部门查账陷入某种困境。为了加强财政监管力度,各级财政部门纷纷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还建立了隶属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代各行政事业单位建账,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并审核各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和资料,审查收支合规性和合法性。审计部门,尤其基层审计部门在每年例行的预决算审计时,被审计单位往往以账在会计核算中心为由,要求审计部门到会计核算中心审计,而会计核算中心的账簿又经过层层审核,出现违规违法收支的可能行很小。因此,审计部门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不审计导致审计地位和职能的弱化;审计,会计核算中心规范的账簿使审计难以取得突破,发挥审计作用。 基于上述两点,笔者认为面对新的形式、新的环境,审计部门必须寻求新的突破。非账审计是突破方法之一,由账表册转移到业务分析、环境分析等,通过分析寻找审计疑点和突破点。 非账审计的开展依赖于知识和经验积累,包含的内容和方法比较多,主要有: 一是业务分析法。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所从事的业务和所做的工作进行详细分析,尤其是一些细微的环节,看这些工作有无带来额外收入和支出的可能性。审计中可以制作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图,并与来该单位办事人员进行交谈,了解没有掌握的信息。对有发放许可证职能的单位,可以关注许可证的制作成本的收取情况。对从事项目招投标的单位,可以关注招投标单位有无卖招标资料、收取费用的情况等。如在某大型项目单位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该单位各部门都承担了一部分除主体工程外的项目招标,并在招标过程中,制作了大量的项目情况介绍资料明码标价卖给了投标单位。审计人员将这一发现作为审计线索,认真查阅该单位账目,发现账上仅有资料的制作费用,没有相应的销售收入,以此突破,查出该单位8个部门中6个部门有“小金库”,涉及金额数百万元。 二是实地观察法。该方法要求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办公场所进行实地查看,观察被审计单位的办公场所有无闲置租赁,电梯间有无移动传媒广告,院内有无通讯的机站等情况。按照目前的市场运作机制,这些情况都可能为被审计单位带来额外收入,尽管这些收入比较少,有的甚至一年仅有几百上千元,但是这些收入往往能成为查处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的重大线索。如在对某污泥处置厂的审计时发现院内有一个联通发射机站后,对该厂的收入进行了详细审查,没有发现因为机站获得的收入,于是到联通公司延伸调查,取得了联通公司与该厂签订的协议以及联通公司的付款凭证,并以此依据查处该污泥处置厂隐匿包括机站收入在内的数十万其他收入。 三是行业经济形式分析法。这种方法要求审计人员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并紧密结合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作出专业判断。在审计中,审计人员首先要判断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处在热、中、冷何种状态,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其次是分析产品订单情况,是供不应求,还是供大于求。如果是卖方市场,审计人员就要关注由此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额外收入。如在某大型企业的审计中,该企业所处行业热,产品供不应求,订单排到三年后。审计人员将产品订单按时间排列,筛选出提前生产的订单,延伸调查下单企业,发现该单位在合同之外,还支付了被审计单位生产部门一部分赶工费用。审计人员以此为线索查出被审计单位生产部门上百万元的“小金库”和部分人员的经济犯罪行为。 四是主要往来方调查法,也可以叫源头调查法。这种方法在查处商业贿赂方面比较有效。在审计涉及工程和大宗商品购买的单位时,从程序上发现被审计单位决策者存在接受商业贿赂的可能,但是被审计单位的账目几乎不可能给审计提供有力的证据。因此,审计调查的重点放在进行商业贿赂的单位上。如在治理电力企业商业贿赂审计中,审计人员将审计的重点放在某生产发电主要设备企业上,发现该厂每年有上千万的业务费用,白条列支。审计人员对这些支出进行了梳理,并要求该企业提供具体去向,然后对照支出到对方单位进行深入调查,发现有些单位列入“小金库”,有些单位涉及个人犯罪。审计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是程序、形式规范审计调查法。这种方法要求在审计中,比照国家和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检查被审计单位在处理与财务收支相关的活动,是否依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有无违规的情况。如果存在违规情况,或明显不合理的地方,可以作为线索进行调查。如在某市廉租房购置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该市廉租房储备中心未经招投标和班子办公会讨论,由中心主任独自决定通过三家不知名的小型房屋中介采购廉租房,仅三个月就采购了100多套房屋,涉及金额5000万元左右,存在明显不合理。审计人员以此线索,与检察院联合查处,发现以该中心主任为首的部分人员内外勾结,诈骗廉租房购置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