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如何疏导被审计人的心理障碍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中俊 四川 师范大学审计处

原文出处:
现代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9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认识被审计责任人心理障碍的表现

      1.戒备心理。这里所讲的戒备心理,是指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被审计人对学校审计机构对自己实施审计所表现出的一种警戒防备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表现在,有的人态度冷淡,脸色难看;有的人心理压抑,甚至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有的人明显出现不安的心情;有的人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认识不足,存在抵触情绪;有的人对审计要求其个人和单位提供与审计相关的资料而不能配合,不能如实、完整地提供资料;有些到了退休年龄实行先离任后审计的被审计人,不愿与审计人员接触,等等。

      2.从众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在,学校组织人事部门委托学校审计机构对被审计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有的人认为学校下达的审计任务既然是对本单位党政处级干部进行审计,要审大家都被审;有的人认为自己不分管财务物资工作,安排审计自己是“赔太子爷读书”;有的人认为其他单位与自己情况相同的领导干部都安排了进行审计,现要审计自己无话可说,审就审嘛。

      3.攀比心理。这种心理是指因学校安排对部分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被审计人与未被安排进行审计的干部相比较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其表现在,在同一单位中,学校安排只审计某位干部,而不审其他干部,就产生种种猜疑;有的人因换届或在新岗位离任,已先后由委托部门安排对其审计多次,而有的单位的干部则一次都未安排过审计,觉得不公平等等。这些都可能引起被审计人的心理波动,从而产生不满情绪。

      4.忐忑不安心理。这种心态,是对学校安排对自己进行审计所表现出的一种心理状态。其表现在,一是对经济责任审计不了解或不够了解,对学校审计机构开展对自己所管理的财务物资工作进行审计是否能客观公正存有疑虑;二是由于自己在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怕审计审出来自己不好办;三是有的人因自己所管理的财务物资工作问题较大,怕问题暴露而表现出紧张、不安。

      5.与己无关心理。有的被审计人认为根据本单位领导班子的分工,自己没有分管单位的财务物资工作,审计对自己而言实际上无关,虽然学校组织人事部门委托了对自己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这也只是走一走过场,走一走程序,作一个结论而已。

      6.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一种比较稳定的对环境事物的刺激产生与众人对立的和常态相悖的逆向反应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比如,有的被审计人对审计不理解或者对审计中的一些问题不满意,表现出对立的情绪和行为;有的人认为你要我配合,我就是不来气;你要我谈问题,我就是说理由,避重就轻;有的人认为你说我的工作存在问题,与其他人相比我这还算轻的,审计不该扭住不放。此外,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人进行教育时,若方法不当也有可能引起被审计人的反感,甚至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审计工作困难重重。

      我们应认识并正视这些心理障碍在一些被审计责任人心理中的客观存在,把疏导并控制其心态问题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日程,予以高度关注,以推动和确保此项审计的顺利开展。

      二、消除被审计责任人心理障碍的措施

      1.建立良好心理接触,构建和谐审计环境。经济责任审计是发生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之间的一种业务活动。这种活动的产生、发展、变化,将引起审计活动双方当事人心理的变化。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与被审计人交往,就必须与其接触。这种接触如果不充分,审计活动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可能产生误会、隔阂,以至矛盾,从而导致审计工作的目标不统一,行动不一致。因此,审计人员用一定的时间与被审计人建立良好的心理接触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应始终进行这种努力,即审计人员要根据被审计人可能表现出的紧张、不安、冷淡等状态,采取比如与其进行寒暄,轻松进行闲谈等方式,缓和因双方接触而可能出现的紧张气氛,通过减轻压力,消除其心理疑虑,取得对方的信任,为常态下开展审计工作做准备。审计人员要注意掌握审计的方式方法,特别是要根据被审计人心理的变化而开展相应的心理调控,建立正常的审计关系。只有当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人心理沟通、心理相容、关系和谐时,才能达到有效的交往,从而使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2.启发被审计人的义务感、责任感。依据国家教育部有关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和相关法规及各高校制定的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凡是负有经济责任的高校领导干部都有接受国家审计机关或学校审计机构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义务。这种义务,是一种严肃的、自觉的、带有政治色彩的社会责任。目前,普通高校一般都建立了干部经济责任制度,这些制度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审计时检查与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重视对被审计人进行依法依规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是领导干部应尽义务的教育。应要求被审计人按照工作职责、经济责任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规定,在接受审计时自觉地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本着对党的教育事业、对学校、对自己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参加到审计工作之中。高校领导干部的责任感是一种实践自己的言行、承诺,积极主动尽到自己工作责任的一种社会性的高级情感。因此,审计人员要针对被审计人出现的与己无关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心理特点,开展正面教育,进行心理感染,启发其义务感,促使其履行职责,以良好的心态自觉地接受审计。

      3.引导被审计人把注意力和思维集中到审计工作上。在审计工作中,当被审计人情绪稳定时,审计人员要向被审计人说明学校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安排及学校主要领导的指示意见,与被审计人及其所在单位的领导交换意见,商量如何开展审计工作,使他们对经济责任审计有所了解;明确这是学校的工作安排,也是学校干部管理与监督的一项制度,并不是针对某个人或某些人,从而配合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在布置审计工作和发审计通知书的会议上,审计组要在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一定范围内讲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原则、范围、内容、程序、方式和要求以及如何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讲话气氛要平和,通情达理,使被审计人产生对审计人员的信任和好感。庄重严肃可使被审计人及其所在单位引起重视。这些都是审计过程中始终应注意的。在实施审计组织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签字和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回复书面意见时,审计人员应向被审计人及其所在单位告知其应注意的问题及自己应负的责任。总之,在审计的全过程中,审计人员要注意把被审计人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导到依照规定和程序进行审计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