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的安全稳定是国家经济社会整体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以县级财政为监督对象的财政审计,通过严格有效的审计监督,加大效率、效果和效益的问责,及时发现、防范、化解和控制财政风险,保障和推动县级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地运行和发展。财政审计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审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县级财政审计,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1.明确目标。县级财政审计工作要按照审计免疫系统理论要求,明确保障各项财政政策的贯彻实施、促进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绩效水平的目标,以财政资金收支活动为主线,促进县级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切实维护政府经济安全、推进体制制度创新和反腐倡廉建设。 2.转变思路。县级财政审计应突破传统审计思维定式,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风险预防性和体制建设性功能,积极转变审计思路。一是要从关注一般预算收支向关注全部财政性资金的转变,二是要从关注财政收支活动运行向关注财政运行管理转变,三是要从关注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向关注财政收支的真实性与效益性并重转变,三是要从“守卫”的相对被动向“免疫系统”的主动、积极预防、提示和抵御转变。这是新时期、新形势、新环境对财政审计提出的新起点、新要求、新定位,也是县级财政审计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3.突出重点。一是围绕财税体制改革任务,监督财政管理规范有效。要深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揭示预算制度运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建立科学合理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要深化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审计,重点揭示财力与事权不匹配、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要加强财政体制运行情况的审计调查,分析导致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体制性和经济性因素。二是围绕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努力提高财政绩效水平。运用专项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关注财政资金的分配、拨付、管理及使用监督的机制运行情况,注重检查资金管理的规范性、执行的有效性,建立资金运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的问责制度,实现公共财政框架下的阳光财政、科学理财。三是围绕宏观调控政策执行,保障积极财政政策落实。着重检查分析财政改革和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和效果,促进各项政策尽快启动及落到实处。以财政收入和财政分配为切入点,揭示相关政策未及时落实或目标未按期实现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财税制度、优化财政分配、健全相关规定和措施的建议。四是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科学分析地方财力保障限度与建设需要程度,反映县级政府各类经济建设的现状和效果,维护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 4.创新方法。一是实现财政审计与行政事业、社会保障、投资、农业等专业审计资源的“内部联动”;实现上下级财政审计资源的“纵向联动”;实现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资源的“内外联动”;实现审计部门与政府其他部门检查监督资源的“左右联动”。二是要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通过专项审计调查充分收集资料,特别是非会计信息资料,丰富财政审计的内容。三是要与跟踪审计相结合,要按照财政资金的运行途径进行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还要检查审计结论和建议的落实情况,检查结论是否切实可行,纠正不切实际的审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