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构建的总体思路 绩效的内涵即基本取得共识的“五E”,就是“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公平性”。火电项目投资的过程体现了其内在规律和运作机理,为绩效评价指标按一定的原则进行架构和归类提供了遵循的依据。因此构建的总体思路,应该以火电项目建设的行为过程为主线,以“五E”绩效指标为珍珠,编织出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按照这种思路勾勒出指标体系的逻辑框架:
二、指标体系及有关说明 共四级,29个三级指标。具体如下页表: (一)关于立项决策评价指标。决策审计,包括程序和结果两个方面。当前我们主要是从程序上进行审查,通过促进决策程序的科学合理,来保证决策结果的正确性。对于决策结果,我们可以从与国家宏观政策和规划的符合性来进行评价,从基础数据的合理性等方面着手量化分析其预期效益的恰当性。 (二)关于建设管理评价指标。这个阶段要重点关注:工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执行情况;建设管理目标实现情况,包括质量、工期、投资控制,建设规模内容实现情况;资金筹集使用情况。 (三)关于运营评价指标。这里把社会效益指标、国民经济效益指标、生态环境效益指标放在前面。这些指标反映的都是项目的外部影响,这是政府审计应该关注的重点,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自身的效益,企业会比我们更加关注。 1.关于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1)资源利用指标。火电厂的资源消耗主要是煤、水和电的消耗,以及土地的占用。电厂是煤耗大户,一般2台30万千瓦机组年耗煤130万吨。水的消耗同样是很大的,2台30万千瓦机组年净耗水量通常达几百万方,水的利用也是项目建设核准前需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的重要内容。沿江建设的火电厂直接抽取江水使用,水的消耗不是大问题。但是对于像淮北这样缺水地区,电厂运行一般要抽取地下水,因此水的消耗就成为重要问题了。电厂是发电的,电厂运行也是要消耗电能的,衡量电的消耗水平的指标就是厂用电率,两台30万千瓦机组按5%厂用电率计算,年耗电约1.5亿度。国家要在2020年前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可见土地之紧张。 因此上述指标的设立对于促进火电项目的集约发展和技术管理创新,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2)满足社会需求指标。主要是电厂建设对改善电网结构和电源点布局,满足电力需求方面的作用。 (3)公平性指标。主要是被征地农民利益保障情况。目前我省每亩(土地补偿、安置补偿、青苗补偿)补偿不到2万元,农民土地地租级差被政府和相关企业拿走了,应该说从当前的政策来说已经是对农民不够公平了。即使如此,在征地补偿环节克扣征地补偿资金、不能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情况还是很普遍的,应该予以重点关注。 2.关于国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国民经济效益和企业财务效益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国民经济效益是在供求基本均衡、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前提下,从国家经济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评价项目在宏观上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对相关产业发展的贡献上。而项目财务效益是从项目角度反映其财务生存能力。国民经济效益指标是国家相关部门审批或核准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而企业自身的财务效益是企业所追求的,是企业决策的主要依据。国民经济效益和企业财务效益之间,国民经济效益居于主要地位,在国民经济效益可行的情况下,如企业财务效益不可行,可以通过调整方案提高项目财务生存能力。但如果反过来,则项目是要被枪毙掉的。 按照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若干规定》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规定,应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的项目范围:一是自然垄断项目,包括电力、电信、交通等行业;二是公共产品项目;三是具有明显外部效益的项目;四是涉及战略资源开发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因此对火电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可研和后评估的必备内容。对政府审计来说,我们更多的是应站在国家的角度,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出发,对项目进行国民经济效益评价,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反映国民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是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另外还应设置税收贡献、工业增加值指标等。 3.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电厂是能耗大户,也是排污大户,排出废物包括废气、废水、废渣,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都应设置相应的指标。 4.关于企业效益实现情况评价指标。这部分指标应包括企业财务盈利能力指标、项目风险指标、还贷能力指标、投资回收期指标、资产利用率指标、生产效率指标、安全运行指标。 三、关于评价指标运用原则 1.客观性原则。就是要兼顾项目本身所处的客观环境和历史背景作出判断。 2.重要性原则。就是要优先选用能够直接地、最大限度地反映建设项目的效益和效果的指标。 3.灵活性原则。再完美无缺的审计指标体系,也不可能涵盖所有指标。因此指标体系首要作用应该是提供一个指标体系的框架和审计评价的思路,而具体指标需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