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国大陆与香港内部审计能力与需求调查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审计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9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08年11月13日,甫瀚公司发布了首份“中国大陆与香港内部审计能力与需求调查”报告。调查表明,中国的内部审计在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但独立性仍是个问题,另外,IT审计成为中国企业内审面临的最大挑战。下面是对此次调查的组织方进行的专访。对此次调查的组织方进行的专访。

      发展很快,但独立性有待提高

      记者:请介绍一下你们眼中的中国内审发展现状。

      邱伟文(甫瀚大中华区内审业务主管):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内审还是一个新兴事物。五年前,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还没有内审部,只有一个职能类似的合规部,负责做一些检查、发单、对账等初级的内审工作。此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前往美国、香港上市,如何有效识别、控制风险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企业由此认识到内审部门对于现代企业的重要性。近几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促进中国企业内审的发展。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中国国有企业内审快速发展的同时,内审人员专业知识与技术的缺乏依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西方先进的内审技术,尤其是IT审计更是许多国企内审人员所欠缺的专业能力。

      记者:我注意到,前两年的《内部审计能力与需求调查》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展开,这次选择的区域定在中国大陆和香港, 您觉得中国与美欧等发达国家在内审方面的差距体现在哪里?

      刘建新(甫瀚大中华区总裁):对于中国与美欧等发达国家在内审方面的差距,我觉得这是个理念性的东西。二战后,世界出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发展模式,前者推崇自由市场,其运作基础是法律,大家根据统一的规则去从事商业活动;而后者更强调计划,人为支配的因素比较多,法律基础相对就比较薄弱。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市场活动不能没有规则。同时,规则的执行也离不开裁判。目前,无论是传统东方国家还是美欧发达国家,大家一致认同市场经济的发展路线,认同市场是推动供需的最好模式,不同的是在自由市场里,裁判监管的力度有多大,政府的责任是什么?而这正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内审理念上的区别所在。

      邱伟文:与美欧相比,中国内审部门的独立性较弱。在美国、欧洲,甚至日本,审计委员会的功能是否得到发挥,审计监管是否到位,这些情况都会在公司的年报中予以披露。而在中国,这方面基本上还是个空缺。根据甫瀚近几年调查的情况来看,中国与美欧在内审方面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唯一显著的差距是内审环境。要知道,不能在独立的环境中进行内审,再好的团队也难以有良好的表现。

      记者:在这份调查中,既有年收入小于一亿美元的公司,也有年收入超过百亿的大公司,盈利的多少与公司内审健全的程度是否成正比?

      邱伟文:企业的盈利与其内审健全的程度并不是直接挂钩的,确定内审应达到的规模和所需的投入主要应由企业的风险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将风险审计的工作具体量化成工时,然后再据此设立内审部门的架构,配置所需要的人员。如果公司的内审人员不能胜任,则会向专业机构寻求外包。当然,大公司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在人力资源方面,就可以配备能力更高的专业人员。另外,本着成本控制的原则,小公司的内审都集中在一些基本的层面,而大公司的内审部门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从事内部管理、实现公司增值等方面的活动。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记者:在全球范围内,目前有没有好的内审模型可供其他公司借鉴?

      刘建新:内审是一个比较动态的专业,各个公司的内审可谓是千变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方法。具体讲,公司会根据自己的风险、成本结构、管理结构、管理文化来设定内审模型。要评估一个公司的内审是否成熟,有以下几个标准:(一)内审部门能不能从足够高的角度去看问题;(二)公司能否给予内审部门相对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三)内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是伙伴关系,而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四)内审人员有没有足够多的技能。如果说一个公司做到了这几点,可以说它的内审是成熟的。

      邱伟文:一般情况下,很难说某一个模型是最好的,只能说该模型更符合企业的具体要求,相对更好。一些国外企业如GE、花旗银行,内审部门除完成自身的职能外,更被视为一个培训部门。进入企业的新员工会先被安排在内审部门工作一段时间,以便让他们对公司的整个业务获得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有了这段在内审部门工作的经历,员工在进入其他业务部门时,就能更深刻地了解公司的风险以及各部门的关系。

      记者:6月28日,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对企业未来的内审有何影响?

      刘建新:确切地说,这个规范目前还是一个理论框架,并没有具体的执行法则,与美国的萨班斯法案相比,在实践上还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与之配套的鉴证指引、评价指引和应用指引还没有出台,如何具体执行、对内审有多大的挑战暂时还不清楚。我们目前还没有做正式的调查,明年则会重点关注。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内审人员面对的风险会越来越多元化。

      邱伟文:其实,风险管理并不只是内审的责任,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应该知道,内审的作用是预警、指导和监督,推动管理层和员工有效管理日常工作,使流程更加系统,并设定具体的方案以降低、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当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环境的动荡,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压力也越来越大,要应对如此严峻的风险挑战,仅仅依靠自身的能力往往是不够的,这就需要企业更多的依靠外部专业机构的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