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级审计现状来看,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必须牢固树立大财政审计的理念,构建大财政审计构架,才能写好大财政审计这篇文章。那么,如何整合现有的审计资源、统筹协调运作?我们认为: (一)统一项目计划。年初在审计项目计划安排上,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站在纵观全局的高度和领导的视角,围绕地方政府经济工作中心,拿出预算执行审计的总体思路,围绕当年度审计的重点或专题来确定审计对象,围绕已经确定的审计对象来统筹安排部门预算、专项资金、政府投资、乡镇决算等各项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计划,使整个项目计划整体划一,突出整体性,使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同步开展、相互结合、相互推动,发挥预算执行审计的主导和穿针引线作用,实现一个审计成果满足多种用途的目的,尽可能充实、改进和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组织形式和审计手段。并且针对目前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很多问题下沉的现象,在项目计划安排时不求数量多,但求做精、做深、做透。 (二)统一审计方案。审计方案是审计行动的先导,预算执行审计综合性很强,因此更需制定出周密细致的审计方案。首先,根据当前审计工作中心制定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方案,对全年审计目标和任务作出总体安排,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方案成为全年审计工作的总纲;其次,按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方案确定的目标,制定预算执行实施方案,确定审计的内容和重点,把全局意识、效益意识、服务意识贯穿其中,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审计;第三,其他审计项目要围绕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方案确定的目标,将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和重点分解到审计方案中,做到目标统一、分工明确、重点突出、内容全面。使各审计项目目标、内容和重点整体一致,有利于全面把握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和效果。 (三)统一调配人员。多年来的审计实践表明,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统揽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将财政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建设项目审计等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范围,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审计整体。尤其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后,审计范围更广,直接审计对象更多,这就更需要全体动员、精心组织、合理分工,打散业务科室职能分工界限,统一调配审计人员,按照职能分工,围绕既定的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方案,分别从预算执行、专项资金、政府投资、乡镇决算和外围等方面成立相关审计组,集中力量,分别、分段实施,围绕预算执行审计打“整体仗”。 (四)统一协调运作。就县级预算执行审计而言,大财政审计“整体战略”的实施,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协调工作:一方面是各审计组和审计人员日常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掌握的信息成果在预算执行审计中提供和利用的协调工作;另一方面是各专业审计组之间在审计过程中相互配合、合作的协调工作。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协调工作,应建立局长负总责、分管局长分头把关的协作机制。局长主要负责各专业审计组之间的工作协调、总体进度、重大审计事项决策,分管局长主要负责现场审计工作的协调、进度和质量,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形成一个领导有力、统分有序、协调高效的工作体系。实施中通过定期召开碰头会,汇报各组工作进展和现场审计情况,提出需要其他审计组协助查证有关事项,并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审计方法,使各专业审计组、每个审计人员相互协作,整体联动,形成合力。 大财政审计观念的确立,实际上就已经把财政审计和各专业审计紧紧扭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的纽带关系,构成了以财政审计总揽全局,各专业审计为有机组成部分的审计格局。通过“四个统一”构建成整体联动的大财政审计格局,使各专业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目标相衔接,有利于把财政预算资金的源头至末梢的审计情况充实到“两个报告”中,使预算执行审计的范围得到拓展,内容得到充实,审计成果得到有效发挥,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广度、高度得到深化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