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资金效益审计探索

作者简介:
胡继荣 方侗 丘惠婷,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原文出处:
福建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9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高校教育资金效益审计的涵义

      (一)效益审计的内涵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1986年在悉尼会议上就将效益审计(绩效审计)定义为“对公营部门管理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的评价”其中,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费用取得一定量的资源,即支出是否节约;效率性是指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包括能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既定的产出或以既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即支出是否有效率;效果性是指在多大程度上达到各种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即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国内学者除了基本赞成“3E”定义外,结合我国实际,将效益审计初步定义为:是专门机构接受委托对受托人利用资产效益性进行的独立性监督。

      (二)高校教育资金效益审计的内涵

      根据效益审计的内涵,高校教育资金效益审计可以理解为:“高校教育资金效益审计是以学校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为主,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人们认知的共同标准,对学校所属各部门(单位)关于教育资金的筹集和投放活动进行独立的审查、考量、分析和评价,确认其履行经济责任,配置、管理、使用教育资金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明确相关效益责任,并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完善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监控活动”。高校教育资金效益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资金的投入是否正确,数量是否恰当,教育资金投入的方式是否科学,教育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节约,产出的成果是否理想,科研成果转化是否有效益,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具体来说,高校主要将教育资金投放在师资力量、校内设施建设、教学和科研经费上面,从而培养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生,因此,高校资金的效益可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为高校的社会效益,即高等学校通过对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为社会培养出数量多、质量高的人才;其二为高校的经济效益,即高等学校通过对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研发出多少新产品,产生多少科研成果,有多大的经济产出。

      二、高校开展教育资金效益审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必要性

      高校作为公共投资的重要部门,伴随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进入了持续扩招、合并重组的建设与发展阶段。各高校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条件吸引人才,努力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市场竞争力。由于我国大多数高校基础比较薄弱,快速发展与资金短缺的矛盾始终比较突出,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目前大多高校的事业收入仅能满足基本运转,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是通过负债来解决,不少高校债务负担沉重,财政运转困难,已经引起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关注。然而,在教育资金相对不足的同时,高校内部管理松懈,资源利用率不高,资金效益低下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在高校开展资金效益审计是十分必要的。

      2.可行性

      近些年高校的内部审计事业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高校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或内审岗位,配备了专兼职审计人员,普遍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校办企业审计和工程审计。一些综合性高校还开展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有了效益审计的萌芽。近年来,某些高校开展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在事后审计的基础上增加了过程控制的内容,从单纯关注工程造价的经济性,转向同时关注投资效果,较好地防范了投资风险。部分高校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即包括合规性审查,又包括经济、效率和效果的评价,含有效益审计的成分。另外,高校开展的专项资金审计,在关注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同时,开始对资金管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这也是效益审计的表现。此外,高校有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优势,能够为效益分析评价提供技术指导。高校各级领导已逐步意识到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对于提高办学效益的意义,对教育审计工作普遍给予了肯定。可见,虽然目前高校教育资金效益审计工作面临一定的困难,但各高校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探索与实践已为资金效益审计的开展做了一定的铺垫。

      三、高校教育资金效益审计的特点及难点

      高校资金效益实质是指教育资金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高校教育活动的产出或成果比较复杂,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它的效益具有间接性和滞后性,很难直接计量。

      1.高校教育资金的核算方法难以体现资金投入的效益

      高等教育事业是准公共产品,高校财务会计普遍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基础,这样的核算方法,虽然能体现现金流量与财务收支一致程度,有助于高校贯彻“量入为出”的原则,但难以核算高校资金所实现的效益,或者说难以将高校资金所实现的效益进行科学的量化;

      2.高校经济活动的多样化难以形成完善的评价标准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高校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变化,教育事业经费来源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预算内拨款和预算外收入在高校资金中占了几乎相同的比例。高校的经济活动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有利用学校资源对外服务的实验室、后勤服务机构以及学校产业实体等。资金来源多元化及经济活动多样性决定了高校资金的效益审计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这种高校之间的异同也对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也为要实现高校与高校之间具有可比性的审计结果产生了困难。

      3.高校教育资金效益审计的作用未引起足够重视

      效益审计作为新的审计类型,其内容、方法、程序、作用不为高校管理层所熟悉,对审计职能的认识不到位,仍停留在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的事后监督评价职能上,而忽略了审计在“强化管理、提高效益、规避风险”上所将能发挥的内向服务职能;高校审计工作开展的重点仍在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及工程项目预决算审计,而对学校年度财务预算控制、资产保值增值及一些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等情况内审机构都未授权知情,更谈不上参与到高层决策控制系统中,因而使得审计领域、范围受限,效益审计的发展受到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