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县级审计部门如何适应财政预算体制的改革来开展预算执行审计,无疑对各级审计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值得探索思考。 (一)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影响力。要营造与改善县级预算执行审计的外部环境。审计机关要多向政府汇报,争取政府领导对预算执行审计的大力支持;上级审计机关要重视对县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与指导。上级审计机关不但要在政策法规、人员培训上对县级审计机关提供业务指导,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加大“上审下”的力度,抽查和考核县级审计机关同级审的业务质量;人大必要时提前介入,提出社会关注的审计目标,加强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的有机结合;利用新闻媒介宣传同级审的重要性,对审计机关反映的社会热点问题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开,以赢得社会支持。 (二)加大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力度。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必须紧紧围绕预算执行这一主题,分析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科学性、合理性,审计预算资金管理与核算的规范性以及分配、使用的合规性、效益性。要突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体制、运行过程、质量和结果的审计。加大对资金量大、有资金分配权和下属单位较多的一级预算单位的审计监督力度,着重审计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找准审计监督的着力点,拓展并加大预算执行审计力度。二是加强审计管理,提高审计质量。首先,要把好预算执行审前调查关。审前调查要确保完成其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应当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财政、财务隶属关系,职责范围或经营范围,财务工作机构及其工作情况,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等,做到充分满足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的需要。其次,要把好预算执行审计实施关。要对各审计小组的具体实施步骤进行有力监督,互通情况,把问题查深查透。三是巩固预算执行审计成果。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各项财税政策的规范、切实维护财税经济秩序。提高预算执行审计质量,不仅在于预算执行审计查出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建议,还在于这些问题是不是得到了整改,建议是不是被采纳。 (三)积极探索财政绩效审计新途径。一是必须抓住财政支出资金主线。财政绩效主要是财政支出资金效益。财政绩效审计就是审计机关通过一定方式对财政支出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监督活动。二是要把握住财政支出重点内容。首先是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情况。主要包括部门预算实施情况、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情况以及政府采购资金运作管理情况等。其次是公共投资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再次是专项资(基)金的管理与使用情况。最后是国有资产管理与运作效益情况。 (四)强化财政预算审计方法和措施。一要明确目标,准确定位。我们认为现阶段及今后的预算执行审计的指导思想应是:以服务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为目的,以规范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来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在编制预算执行审计方案时,要围绕本级政府的工作中心和要求,贯彻政府决策的意图,确定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和重点。二要科学安排,改进方法,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质量。在审计内容上,要适应形势需要,紧紧围绕管理和效益不断拓展。在审计方式上,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单一项目审计转变为综合项目整体推进;由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行业性、系统性审计调查;由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跟踪监督;由传统的手工审计转变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或远程审计。三要协调配合,整体联动。进一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预算执行审计是个系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审计机关上下联动,资源整合,及时沟通信息,实现信息共享。要着力解决“上审下”与“同级审”两张皮的矛盾,增强预算执行审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