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深化省级预算执行审计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审计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9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从省级财政所处的环境地位来看,省级预算执行审计与中央级财政和市、县级财政的预算执行审计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所区别。在审计时只有很好地把握省级财政在资金分配与再分配中所特有的地位和职能,抓住预算资金流动的主渠道,瞄准预算执行中的瓶颈问题,省级预算执行审计才能驾轻就熟,游刃自如。

      1.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应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逐步向绩效审计过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预算收入绩效审计,这里包括税收征管效益、非税收入效益、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效益、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效益和债务收入效益等。另一个是财政预算支出效益,由于预算支出包括的面大、对象多,面面俱到的全面审计无法做到,只能抓重点对象、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如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拨付、一次性使用的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等。

      2.加大审计公告力度,促进财政预算透明。就当前的情况而言,在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允许的条件下审计部门所能做到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公告力度,通过列入向人大常委会报告的审计工作报告、利用人大简报以及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向社会披露,让人大监督,让社会新闻媒体与群众参与监督,使那些屡查屡犯的违纪问题暴露在阳光下,促进财政预算行为和财政预算运行程序公开透明,促进财政预算资金分配更科学、更合理,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目标。

      3.完善计算机审计,提高预算执行审计效率。各级审计机关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应加大财力物力等资源的配置力度,不断地推广、提高计算机审计开发应用水平,以适应各级各类预算单位会计电算化水平不断提高及审计客体信息量庞大的客观需要。特别是在未来对较大项目公共支出的效益审计中涉及数学模型、统计抽样及大量简单重复计算等,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不但可以提高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也便于对历年财政审计数据的积累,进行历史数据的比较和结构的分析。通过地方税务部门提供的电子数据,利用计算机方便快捷的检索和计算能力,有利于准确地进行数据核对分析,发现问题和判断问题的性质。通过计算机审计既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又能客观、准确地评价财政资金效益、更能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4.制定专项审过标准,促进预算执行审计规范运行。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量之庞大、涉及的单位部门之多是有目共睹的,每年的预算执行审计所需的资源也是相当可观。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由于人员的不同,审计的客体之间的差异,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审计对象的审计中,怎样才能在有效完成任务的同时又能节约时间、降低审计成本,还能保证质量?这就要求国家审计机关应在总结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经验的基础上,尽早出台预算执行审计和决算审计的审计作业标准,对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程序、内容、范围、方法以及风险防范和整改要求等方面都作出明确规范,不但使每一位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有所遵循,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有利于改变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做法不一致,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问题,推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促进各层级财政预算的公正、公开和透明。

      5.加大整改力度,提高审计公信力。每年的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审计在程序上有一个明显区别,就是预算执行审计后要向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在这个报告会上是有新闻媒体参加的,也相当于在一定范围内的审计公告,近年来各级人大的常委和媒体所关心的问题已不再局限于审计机关查出多少问题、披露多少问题;更为关注的是各类问题的如何处理,如何纠正整改的,在以后的预算执行活动中这些问题是否得到有效遏制。屡查屡犯和屡犯屡查不是人大委员们和人民群众所要看到的东西。为此,笔者认为,预算执行审计必须加大整改的力度,凡是向人大的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意见,都应该责成专门人员逐一进行落实整改情况,对那些具有重复发生,或有可能要反弹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必要时可以针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审计,对于那些由于制度体制因素造成的具有一定惯性的问题,要从法律制度和财政体制上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力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相同问题的重复发生,从源头上解决屡查屡犯的问题,预算执行审计的质量才能不断完善,审计机关的公信力才能切实得到提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