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确把握政策 对审计工作者来说,准确把握各项政策,是开展工作的必备条件,也是从事审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更是做好分析性复核审计的先决条件。分析性复核审计是从整体上、大局上、趋势上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和落实有关政策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和判断,不熟悉相关政策,不能准确把握相关政策内容,是无法开展分析性复核审计的。这就要求审计工作者自觉做到三点:一是提高学习政策的自觉性;二是提高运用政策的能力;三是提高落实政策的水平。 二、准确把握重点 其一,抓大放小。开展分析性复核审计要瞄准被审计单位重大建设项目或数额较大的财务收支项目,对资金运行和效益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和判断,做出初步的审计结论。对那些小项目或数额较小的财务收支项目进行审计,则不宜采用分析性复核的审计方法。 其二,抓整放零。要从整体上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分析性复核审计,得出整体上的审计结果。如对某个企业经营状况的审计,则只需对该企业购销凭证进行数据核算、比对和乘减,看其盈亏状况,依据盈亏情况就能从整体上对该企业经营状况做出概要性结论,而对被审计企业辅助性生产或内部服务、零散性经营情况则可以不予审计。 其三,抓粗放细。采用分析性复核审计方法,就是要对被审计单位粗线条工作内容、企业经营状况或项目实际效果进行审计,从而得出初步结论,而对那些细枝末节的工作,小规模的经营活动则可以不考虑,以便节约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 其四,抓新放旧。就是要抓住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近期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企业近年来经营情况、近期开工或近期完工的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分析性复核审计,以提高审计效率。对时间跨度过长的经济活动或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可以视审计工作量来决定。如果认为采取分析性复核审计方法会使审计结果有较大的误差,则应采用其他审计方法。 三、准确把握风险 一是对审计范围要准确把握。在审前调查或制定审计方案时,一定要确定审计内容、范围。如对某一离任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就要弄请被审计单位有没有下属单位,其财务收支是否一定限于财政拨款性收支范围。如审计范围不清,则就不能应用分析性复核法,否则审计结果与事实就会有较大的误差,给审计工作带来风险。 二是对被审计单位账目规范情况要准确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在建立账目,进行核算过程中是否严格按规定进行,账目是否清楚,科目设置是否规范,收支情况是否如实反映等情况都要完全掌握。对账目混乱,财务制度执行不严的单位就不能实施分析性复核审计方法。 三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活动情况要有准确判断。如果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情况单一,财务活动公开,收支情况透明,则可以采用分析性复核审计方法;如果被审计单位财务或经济活动情况复杂,职工反映的问题较多,往来收支渠道广,收支内容繁杂,则应慎用或不用分析性复核审计方法。 四是慎重做出审计结论。运用分析性复核审计方法进行审计,做出审计结论时,一定要注意结论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客观性。把握不准,或佐证材料说服力不强的,应采取其他审计方法,充分寻找佐证材料,使审计结论准确可靠。 四、准确把握节点 第一,必须准确把握审前调查环节点。审前调查是否扎实,对情况了解是否全面,掌握的材料是否真实,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因此,采用分析性复核审计方法,必须把审前调查这个环节上的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审计人员不仅要到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查,还要深入下属单位或有关经济往来的单位进行情况调查,充分掌握有关材料,全面了解情况,为制定审计方案,开展审计活动打好基础。 第二.必须准确地把握审计方案制订环节点。审计方案周密、合理和适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已使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半成功。制定分析性复核审计方案,必须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注意突出特点。分析性复核审计方案应有区别于其他审计方案的自身特点,体现在时间安排的紧凑性、审计手段的特殊性、材料获取途径的多样性和人员分工的合理性。审计方案既要严密可行,又要适用于分析性复核的审计工作方法,有效地为审计活动服务。二是注意时间安排。使用分析性复核进行审计的项目一般来说求时间紧,时间跨度小。方案在时间安排上,各项工作的安排要紧凑,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审计任务。三是注意审计重点。要认真分析研究审前调查情况和掌握的资料,明确重点任务和重点内容,有的放矢地在方案中确定重点,节约人力和时间,取得最大化的审计成果。四是注意合理分工。采用分析性复核法的项目时间紧、任务急的特点要求我们在人员分配上统筹安排,合理配置,使参加审计每个成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必须准确把握审计材料的收集环节点。分析性复核审计要求收集的材料全面,数据准确,证据有效。因此,在收集材料时,要认真核对,扎实做好审计台账和审计日记。对那些边缘性和关联度不高的材料,要注意取舍,防止选取材料不当影响到审计结论的准确性。材料选取要紧密围绕审计重点内容展开,力求材料真实可靠,数据准确完整,为做出审计结论提供有效依据。要从多种途径、采取多形式收集资料,主要方法有调阅财务档案、调阅银行对账单、调阅单位年度工作总结及有关会议记录,访谈相关人员,到有经济往来的单位进行调查核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