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效益是指投资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与所占用或消耗的投资之间的对比关系。无论是对投资的宏观调控还是每一具体的投资项目管理,都要重视提高投资效益。其具体内容包括财务效益(微观经济效益)、国民经济效益(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投资的财务效益是指投资项目的投入与产出相比较,能否获得预期的盈利,是从投资者的角度衡量投资活动是否值得。投资的国民经济效益是指投资总量或每一个投资项目对国民经济有效增长、结构优化的贡献。投资的社会效益是指投资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对社会发展、资源、生态、环境、就业、分配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投资效益指标是投资经济活动成效的数量表现,是考核、比较和分析项目投入和产出对比关系的工具。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常由投资的宏观经济效益体系和微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两大部分构成。 一、宏观经济效益评价体系 (一)、投资效益系数,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固定资产所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其计算公式为:投资效益系数=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二)、建设周期,是从时间方面反映建设效果的指标,是固定资产在建总规模与年度投资完成额的比值。它表明已经铺开的在建工程全部建成所需时间,也就是固定资产从投资到交付使用、发挥效益平均所需时间。其公式如下: 建设周期(年)=在建投资总规模/年度投资完成额 (三)、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是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与同期生产性投资总额的比值,表示单位生产性投资所带来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同期生产性投资总额 (四)、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由投资而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与同期投资完成额之间的比较,用公式表示为: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增固定资产价值/同期投资完成额 二、微观经济效益评价体系 (一)、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财务净现值(PNPV),是指按设定的折现率(一般采用基准收益率)计算的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按照设的折现率计算的财务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时,项目方案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内部收益率(FIRR),是指能使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当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所设定的判别基准(通常称为基准收益率)时,项目方案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投资回收期(Pt),是指以项目的净收益回收项目投资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投资回收期短,表明项目投资回收快,抗风险能力强; 总投资收益率(ROI),表示总投资的盈利水平,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正常生产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税息前利润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二)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偿债能力分析通过计算利息备付率(ICR)、偿债备付率(DSCR)和资产负债率(LOAR)等指标,分析判断财务主体的偿债能力。 (三)、财务生存能力分析指标。 在财务分析辅助报表和利润分配表的基础上编制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通过考察项目计算期内的投资历、融资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项现金流入和流出,计算净现金流量和累计盈余资金,分析项目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正常运营,以实现财务的可持续性。财务的可持续性首先体现在有足够大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其次各年累计盈余资金不应出现负值。 上述评价指标是从一般建设项目角度进行分析,而政府投资项目主要是非经营性项目,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服务。所以,衡量其效益就不能只看微观经济效益,更应该注重其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优劣程度及推动同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效果,更应该从宏观效益、社会效益方面评价项目的投资效益。 此外,公共工程的环境效益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评价指标需要考虑项目建成对社会环境和社会资源的影响,是否对自然环境造成损害,是否对自然资源进行了合理、节约的利用,以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