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可持续发展的审计人员培养模式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静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财经学院

原文出处:
财会月刊(理论)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9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笔者认为,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审计人员培养模式的要点是:把握审计学科的特点,在分别研究各类审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的基础上,以政府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民间审计人员的差异化培养为前提,以多专业联合培养为途径,重新进行课程设置,并建立理论与实践的动态互促机制,最终使审计学科上升为二级学科。

      一、政府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民间审计人员的差异化培养

      由于企业、政府的授权与责任关系不同,不同审计主体在企业和政府的不同授权和责任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职能也不同。民间审计的职能主要是鉴证,内部审计的职能偏向于建议,而政府审计的职能侧重于监督,这也导致了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民间审计在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上的分歧。政府审计的范围包括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具体审计对象包括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以及行政管理活动、投资活动、环境保护活动等,因此政府审计的学科分支涉及财政收支审计、预算审计、政府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建设项目审计、银行等金融机构审计、环境审计等;内部审计的范围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下属单位,具体审计对象包括财务收支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因此内部审计的学科分支涉及财务审计、合规审计、管理审计、经营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民间审计的具体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等,作为民间审计的主体即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领域还有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等。不同的审计学科分支有不同的理论体系、技术方法和审计程序,从而对审计人员的能力结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但是,我国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结构比较单一,只侧重民间审计人才的培养,缺乏对政府审计人才和内部审计人才的培养,更缺乏对金融审计人才、工程投资审计人才的培养。审计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以会计学知识为主,缺乏管理学、政治学、工程学、环境学、信息科学等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

      笔者认为,应对政府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民间审计人员的能力框架进行分类研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都对职业会计师的能力框架进行了研究。在我国,林志军等(2004)研究了会计人员的知识及技能要素,邓传洲等(2004)研究了职业会计师的能力框架。他们的研究对象包括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主要是注册会计师),是“大会计人员”概念。王兴如和王会今(2001)研究了新世纪审计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总之,目前我国审计理论界对政府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民间审计人员的能力框架缺乏系统的分类研究。而由于三种审计主体的审计授权关系和涉及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不同,其审计的目标、对象、程序和方法不同,对审计人员的知识能力要求也不同(刘世林,2006)。这决定了必须对政府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民间审计人员实行差异化培养,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有实际的差别。课程设置尤其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工作胜任能力的培养(贺颖奇,2005)。

      相比较而言,内部审计人员更应具备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由于职权设置不合理,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不高,却要检查、监督较高层级人员的工作,某些专项审计业务(例如风险管理)要牵涉诸多部门,被审计部门可能存在抵触情绪,这些都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民间审计和政府审计属于外部审计,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深刻了解被审计单位,既不被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所迷惑,又能技巧性地获取审计线索,就必须具备较强的侦查能力和辨别能力。政府审计人员则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熟悉行政管理的惯例,在政府审计过程中,在坚持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还要讲究方法、策略。

      二、多专业联合培养的创新型培养模式

      审计学具有边缘性和综合性,属于大管理范畴,审计学的各门类、各分支的差异性很大。要求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就精通审计学的各门类、各分支,这无异于“神童”的培养(刘世林,2006),这是不现实的。审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坚持“涉及面宽泛、突出特色”的原则。其中,“涉及面宽泛”指全方位审计,应采用大审计概念;“突出特色”指突出审计学综合性强、应用性强、知识交叉性强的特色,恰当处理好课程设置的权重问题,防止每一知识点都学但是每一知识点都学不深的矛盾。也就是说,开设审计学专业的学校要尽量覆盖多个门类,但是对每位审计人才的培养又要突出特长,做到精通。笔者认为,解决该问题的策略是:实现当前措施与长远目标两步走,以多专业联合培养为途径。

      长远目标是将审计学科从会计学科下的“三级学科”提升为“二级学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审计人才的要求,按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设置专业,按不同行业设置专业方向(刘世林,2006)。笔者认为还可按照明细门类设置专业方向,例如在内部审计之下再设置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目前还存在师资力量缺乏、学科有待整合、理论与实践未能很好结合等问题,为实现长远目标,必须分步进行。当前的措施有两条:

      第一,为解决当前审计学专业师资力量缺乏、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边缘学科和相关学科知识及技能的问题,审计学专业的学生应立足本专业,辅修其他专业的相关课程,以达到分享其他专业的教师资源的目的。

      第二,为解决学生学历背景单一、缺乏交叉学科知识的问题,有目的地引导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2+2”本科转专业培养和“3+2”专升本转专业培养以及双学位培养,甚至委托其他专业培养。

      三、课程设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