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审体系的独立性方面 为防范各部门和银行员工经营管理不善而产生的欺诈行为,国外商业银行一般专门成立了独立于其他部门,仅对银行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机构,且在全球设立了若干业务审计及内部审计中心,分别负责银行全球业务的审计和内部管理的审计,以保证银行内部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虽然近年来我国各家商业银行都对内部审计工作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措施,但依然没有摆脱原来专业银行的模式,缺乏独立性。我国商业银行包括已经上市的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大部分都是向管理层负责而不是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负责。审计部门既对本级行领导负责,又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在履行职责时,常常受到本级行领导干预。这样的内部审计模式使得审计部门与银行内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包括同级审计对象)缺乏有效的沟通,审计机构很难对由于行长的决策失误、违规所造成的贷款风险进行有效监督,内部审计人员的来源、工作经费、工作立场等均不同程度地受制于被审计对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有效性和公正性受到严重制约。 (二)内审职能和范围方面 内部审计是一项客观独立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为实现价值增加并提高组织的经营效率。内审部门把部分资源分配到影响全局、有碍组织发展的重大风险的前瞻性评价和风险揭示上,为董事会和高管层提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顾问服务,经常性地就风险管理、控制的薄弱环节进行沟通,倾听高管人员需求,探讨有效控制、改进治理的措施。如美国商业银行的审计除了开展运营审计、财务审计、后续审计等传统工作外,还向公司高层提供咨询服务,揭示新产品开发与推广前的风险,开展风险管理、内控知识教育等活动。 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所进行的内部审计基本上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的数据真实性审计、合规性审计,即财务审计。审计人员往往把精力主要集中在经营活动事后的检查上,而对事前分析和事中监控重视不够,对非现场审计运用不够,审计的分析评价、咨询服务功能的发挥十分有限。 (三)内审技术方法方面 随着审计目标、内容和技术的发展,美英等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越来越注重现代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 现代化的审计方法体系为内部审计提供了科学的技术保障。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的运用使内部审计能够科学的安排审计频率和审计周期;网络和计算机等电子化风险控制手段的运用,确保了审计监控覆盖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大量运用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促使其内部审计实现了审计方法的模块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基本上是账目基础审计,以全部业务和账目为基础,主要采用详细审计或依赖于审计者个人经验判断的抽样审计方法,而不是国际上先进的商业银行通行的风险基础审计,这就使得内部审计随意性很大,缺乏科学性,造成审计时间长、审计成本高、审计效率低下。 (四)内审队伍整体素质方面 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决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国际领先商业银行的内审人力资源架构已经从过去的“金字塔形”转变为“钻石型”,内审队伍主要由具有多专业领域技能和一定实践经验(5至10年以上)的人才组成。西方商业银行非常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培养,并且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培养银行管理人才的基地。美国商业银行内审人员的普遍特征是素质高,能力强,绝大多数具有专业资格,会运用最专业的审计方法去进行审核。为吸引和留住这些专业的内审人员,银行提供高工资和培训机会。内审人员需要接受专业机构的外部培训和银行内部培训,同时还需要不断了解新的金融产品相关业务流程及其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审计人员中,大多是从会计、出纳、储蓄岗位调入,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和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难以胜任技术含量高和复杂程度日益增加的审计工作,内审人员仅占银行员工总数的1%,国外的银行是5%;内审人员对所承担的责任及其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定位认识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