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抽查调整法在原材料成本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英俊,解放军审计事务所

原文出处:
军队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9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法规基础

      分类筛选抽查调整法,就是通过对零部件项目所用的原材料进行分类筛选,选择占原材料总报价比例大的若干类原材料对其进行随机审计抽样、重新计算,用相对较小的工作量,取得充分的证据,找出计算原材料消耗量的规律,据以调整或认定生产企业相应类别原材料报价。采取这种方法开展审计工作,符合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审计准则的要求。

      (一)成本效益原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明确,从成本效益原则的角度考虑,注册会计师可以“在设计审计程序时使用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审计鉴证目标总体“可分为多个层或子总体,每一层或子总体可予以分别检查”,每一层或子总体“由一组具有相同特征的抽样单元组成”。在原材料成本审计中运用分类筛选抽查调整法,就是通过分类筛选,把要核实的原材料成本对象按原材料类别划分为若干子总体,对每个子总体进行抽样审计的过程,通过选择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查找规律,达到认定企业原材料成本报价是否准确或误差范围是否合理的目的。这种审计程序设计符合上述审计准则精神。

      (二)审计证据适当性原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明确,“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在原材料成本审计中运用分类筛选抽查调整法取得的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对选中的原材料样本进行重新计算的结果,运用的是该准则中“重新计算”的实质性审计程序,其审计证据质量可以得到可靠保证。

      (三)审计证据充分性原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明确,“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审计“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也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在原材料成本审计中运用分类筛选抽查调整法,通过分类筛选抽查取得的审计证据,如果达到一定的数量,即可以充分保证审计认定结果。鉴于在该方法中取得审计证据的质量可以得到绝对保证,在本准则指导下,审计证据的数量规模也可以相对较小。

      二、审计过程和要求

      (一)资料准备

      鉴于原材料使用过程中,不同材质、不同材型,确定材料损耗的行业惯例和企业指导原则并不相同,而且零件材料消耗定额也都是按原材料种类、规格分别确定,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必须按生产零件图、装配图的标注,详细列明每个自制零件所用原材料的种类、规格、数量、价格以及单位产品所用零件数量,对原材料成本进行详细、完整的报价。按此要求提供的原材料成本报价项目,就是原材料成本审计的样本总体。有了这个样本总体,审计人员才能进行必要的分类筛选,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

      (二)分类筛选

      按照原材料的不同种类、规格,对生产企业原材料成本报价进行分类筛选,选出累计消耗量多、占原材料成本报价总量比例大的若干原材料类别,分别作为原材料成本审计样本总体的子总体,进行分别审查。为了体现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选择的各类原材料成本报价,金额累计应该占到原材料成本总报价的80%-90%。如某产品生产共耗用规格、型号不同的钢板、钢管、钢筋18种,这18种材料就是此产品原材料成本审计的样本总体,这些规格、型号不同的钢板、钢管、钢筋即分别为此产品原材料审计样本的子总体。分类筛选就是在这些子总体中,选出各类原材料成本报价累计占原材料成本总报价80%-90%的若干类材料,再进行后续的审计工作。

      (三)抽查计算

      在分类选中的每一类原材料成本报价中,随机选取若干零部件,按选中零部件的图纸和工艺要求计算坯料用消耗量中的损耗比例,对生产企业消耗量报价是否合理准确进行审计认定。为了体现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抽查计算的零部件原材料成本比例,必须达到生产企业同种材质规格原材料报价的30%,抽查计算的项数比例,必须达到同种材质规格用于零部件项数的15%-20%(视条件可以更多)。

      如果抽查计算发现生产企业零部件原材料成本报价与审计人员计算结果相差较大,为了规避审计工作风险,对每一类原材料都必须进行零部件原材料消耗量抽查计算,每一类抽查计算的零部件原材料成本比例、零部件项数应该相应提高。

      (四)分析归纳

      通过按原材料种类规格分类抽查计算,根据抽查计算结果分别确定原材料定额、特别是原材料损耗的平均水平。对比生产企业在原材料相应类别报价中确定的原材料消耗定额及损耗比例,找出存在的问题。在上述举例中,如果共选中5类原材料,经过审计人员抽查计算后,确定各类原材料在生产该产品时的损耗比例分别为10%、20%、15%、18%和17%,而相应原材料的企业报价为14%、25%、18%、20%和22%,即可确定企业相应原材料分别多报4%、5%、3%、2%和5%。

      (五)调整数据

      通过分析归纳,找出各类原材料消耗和损耗报价与审计认定结果之间的差别,据以调整或认定生产企业相应类别的原材料报价,汇总后确定原材料成本审计结果。在上述举例中,在企业相应原材料报价基础上,分别核减4%、5%、3%、2%和5%,形成审计人员对原材料子总体的审计认定,与其余未参与抽查计算的13类原材料报价进行汇总计算,即可形成对原材料总成本的审计认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