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人员在查阅会计资料、账簿时,要特别注意有关数字、时间、地点、往来单位、业务内容或科目对应关系等,查找异常现象,发现偷漏税收的问题。 ——异常数字。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查找异常数字: 一是数字的大小。某个数字在特定的经济业务中和特定的时期里,其大小是否正常是可以加以判断的。如某商品单价3000元,对于小型企业,如属“固定资产”账中的记录是正常的,而若是在“低值易耗品”账中的记录便是异常数字,应进一步查实其进项税金是否抵扣,是否应记入“固定资产”而未按规定记入。 二是数字的变化趋势或范围。经济活动的某些量化指标有其特定的变化趋势或范围。某个数字若超出了这种变化趋势或范围,则应视为异常数字。如某企业1至11月份各月产品销售收入一直在50万元至55万元之间,而12月份为105万元,那么,应进一步核查是否有销售滞后入账或虚转收入问题。 三是数值的正负。会计资料中的数字,表现为正数或负数,都是正常现象。只有当多方面证据表明“利润总额”不应也不会出现负数(亏损)的情况下,若表现为负数,那么,此处负数就应被看做异常数字。如某企业“利润总额”数额为零,而人员、业务等情况未发生变化,这样,需要查实是否存在隐瞒收入或多报成本费用问题。 四是数字的精确程度。会计资料中数字应根据其反映的具体经济业务内容决定其精确程度。如某商业企业每个月的销售收入均是整数值,且较为接近,那么这些数字就属异常数字,应检查其是否如实反映销售收入。 ——异常时间。异常时间就是反映在会计资料中的不正常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有关时间,一般从两个方面查找。首先是会计资料中反映的经济业务发生或记录的时间是否符合特定的时间。其次是看会计资料中反映时间的长短是否超越了一个适当的时间界限。如对企业应付账款超过两年的记录金额,其时间上已超过正常的界限,应视同异常时间进行检查分析,看其是否属截留收入或虚开发票。 ——异常地点。异常地点是指反映在会计资料中的不符合正常情况的地点。如根据有关距离的远近确定其是否合理。有些材料采购只能到外埠采购,而有的则不必舍近求远,否则就表现为采购地点上的异常现象,应进一步核查是否有虚开发票行为。根据物资流向确定其是否合理。如果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地点与经济业务内容无关,甚至相互矛盾,则违背了物质运动的合理流向,应将其视为异常地点,需要核查是否有虚开发票行为。 ——异常业务内容或科目对应关系。这是指记录或反映在特定户中的不正常的经济业务或某项经济业务发生后所涉及的科目形成不正常的对应关系。对此,我们一要检查记账凭证,根据所列的会计科目及所反映的具体经济业务内容,对照会计制度,分析其是否构成异常科目对应关系。二要检查应收应付款的明细账户,将发生时间较长、金额较大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调出,分析其是否有异常的科目对应关系。三是检查能够反映经济业务来龙去脉的账簿记录,通过寻找是否存在异常的科目对应关系,从而检查是否偷逃了相关税款。 ——异常往来单位。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查找。一是根据往来单位的各自业务范围。如果会计资料中反映的经济活动超出了单位正常业务范围和对方单位的正常业务范围,则可将其视为异常往来单位,检查是否有虚开发票行为。二是根据经济业务发生后是否构成复杂的多角关系。在查账过程中,若发现应只涉及两个单位或只涉及本单位的经济业务发生后,记账中却涉及到多个单位,应将其视为异常往来单位。如在购销业务中,销货单位若不是收款单位,购货单位若不是付款单位,即构成复杂的购销业务的往来单位。应进一步检查该项经济业务的背后有无不正当的交易或是否存在虚开发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