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课教学目标没有准确定位。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已形成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民间审计三者并存、各司其职、相互独立的审计组织体系模式,实现了国际趋同,有关各方对审计人员的需求急剧增加。根据相关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下应设置国家审计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应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企业的设立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验资、上市公司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报告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然而,由于我国民间审计发展势头迅猛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的广泛推行,目前多数高校审计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注册会计师审计(民间审计)为主,并不由自主地把传授职业会计师所具备的知识作为审计教学目标,即会计学专业审计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能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课程考试,使会计学专业的审计课教育变成了一种“应试教育”,讲授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的知识少之又少,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这与当前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对审计人才的旺盛需求是不相称的。 (二)现有课程设置体系不利于审计教学拓展空间。审计行业是一个高智力行业,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技术性和综合性。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在各个方面具有良好的素质。与一般的财务会计人员相比,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还要有经济法、税法、金融、证券及其他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政策思想水平,熟悉专业标准,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诸多学科知识,全面、动态地分析和解决各种复杂的审计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大学教育阶段,审计学课程的教学都是在“大会计”架构下进行的,审计相关课程的内容都是会计或者是与会计有关的知识,这种“就会计学讲授审计学”的状况必然造成学生审计基础知识视野的局限性,使审计专业学生的适应性受到影响。 (三)审计教材的低水平建设状况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教材是审计学专业课程的载体,同时也是将审计学专业课程传输给学生的一个重要工具。但现实状况是,现有教材内容体系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审计理论的发展要求,没有完全体现出现代审计理论支撑下的审计学专业的最核心内容。近几年出版的审计学教科书,主要借鉴了西方审计学的内容体系,翻译痕迹明显,而且内容主要以传授民间审计的知识为主,涉及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知识较少甚至没有。此外,教材内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内容不多,即使有所涉及也仅仅停留在一般性地介绍,对我国审计理论与实务日新月异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建设性的研究涉及不多。 (四)教学内容存在重理论、轻实务的现象。审计学课程由两个紧密相联的部分组成,一是审计理论,二是审计实务。审计教学中本应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对审计实务的技能结合实际资料或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训练。通常情况下审计教材对审计理论都有详细的阐述,不需要教师另外准备资料或只需准备较少资料即可;而对于审计实务的讲解和审计技能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深厚的审计理论作铺垫,另一方面还需要准备大量的、系统的实际操作资料。要做好这一环节,面临很大困难,许多教师在审计教学中,只讲书上已有的审计理论,刻意回避审计实务的讲解和审计技能的培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务问题。 (五)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制约了审计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从审计学教学的方式来看,目前大学的审计学教学基本上局限于课堂讲授,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审计学课程从性质上来看,与其他相关课程有较大的区别,它是一种逆向思维,它要解决的是“怎么样”以及“为什么”的问题。现行的审计学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二、审计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模式与实践 (一)提高审计学科的地位。只有在良好的学校氛围下,重视对审计学的教育,才有可能设置出合理、科学的课程来。首先,没有开设审计专业的高校应增开审计学专业。审计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将会起着举足轻重的职能监督作用。实践证明,审计尤其是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财经法纪、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和约束权力行为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对权力为民所用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根据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所作出客观的审计结果和审计评价结果,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战略的实施。其次,开设审计课程的高校应提高审计学的地位,有必要把审计学从会计专业中分离出来,使审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并根据市场需求,有条件的高校可分别开设民间审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方向班。 (二)注意审计学课程内部知识的组合。审计学课程的内容包括审计学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和技术以及业务循环审计实务三大方面,这些内容是紧密相连的。但民间审计的一些审计基本理论对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是同样适用的,这就需要合理考虑三者之间的教学内容安排,防止知识重复。此外,理论如何指导实践、审计实务中审查技术和方法如何有效选择和应用,这就需要审计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学到既系统又实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