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史上“赶超”口号的由来与演变

作 者:

作者简介:
姚润田(1966-),男,河南新乡人,商丘师范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当代中国史和政治理论研究。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毛泽东思想研究

内容提要:

“赶超”是指“十五年赶上或超过英国”以及“超过英国、赶上美国”口号的简称。该口号有一个酝酿、演变的过程。它的出现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在思想上急于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主观因素,更有当时特定的客观历史背景。它是当时急于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社会心理的简明概括和集中体现。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并标示着那个时代。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9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999(2009)02-0115-07

      一、“赶超”口号的由来

      “赶超”是指“十五年赶上或超过英国”以及“超过英国、赶上美国”口号的简称。此口号不是一下子出现的,它有一个酝酿、演变的过程,由最初的“赶上英国”到“赶上或超过英国”直至“超英赶美”和“赶上并超过美国”。该口号的出现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在主观思想上急于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因素,更有其特定的客观历史背景。它是当时急于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社会心理的简明概括和集中体现。该口号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并标示着那个时代。

      1.“赶超”口号的历史酝酿

      “赶超”口号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内部哪一个人的主张,也不能说是毛泽东一时的唐突之言。它反映了当时党和国家领导层急于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心理,反映了翻身做了主人的各族人民不愿再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苦的强烈要求和一定要赶上或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多年情结。当然也体现了当时那一代人所肩负的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尽快发挥出来的历史责任感。

      1955年,毛泽东在3月21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指出,要在一个有六万万人口的东方国家举行社会主义革命并改变其历史方向和国家面貌,要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内使国家基本上实现工业化,“要在大约几十年内追上或赶过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决不会不遇到困难的”[1]。这时,我们党的领导人还是比较清醒的,他们清楚自己的国情,知道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距离,充分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着诸多困难。

      1955年10月29日,毛泽东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坦率地说:我们的目标是要赶上美国,超过美国。美国只有一亿多人口,而我国有六亿多人口,我们应该赶上美国。“李富春同志作过报告,不是说赶上美国不要一百年吗?这个看法我也赞成。究竟要几十年,看大家努力,至少是五十年吧,也许七十年,七十五年就是十五个五年计划。哪一天赶上美国,超过美国,我们才吐一口气。”[2]为什么要与美国相比呢?其一它已经成为二战后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其二它毕竟是近代以来侵略中国的西方列强之一并仍然威胁着国家的安全。毛泽东在这里既是在给工商业阶层人士打气,也是从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角度来讲的。“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一年才生产二百几十万吨钢,现在才开始造汽车,产量还很少,实在不像样子。”[3]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在年底所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二)》中这样写道:中国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及社会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已经不能完全按照原来所想的那个样子去做了,都应当适当地扩大和加快。这说明随着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到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已经把注意力转向如何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速度方面了。

      到了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出人意料的顺利,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逐渐显露出了急躁情绪。原本“百十年”、“七八十年”、“五六十年”的猜想与推测被定格在“五六十年”的说法上。8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说:“人家(指美国——作者)一亿七千万人口有一万万吨钢,你六亿人口不能搞它两万万吨、三万万吨呀?你赶不上,那你就没有理由……美国建国只有一百八十年,它的钢在六十年前也只有四百万吨,我们比它落后六十年。假如我们再有五十年、六十年,就完全应该赶过它。这是一种责任。”我们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所以,超过美国,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应该”[4]。当然,毛泽东这时还主要是从历史责任、奋斗精神方面来讲的。并说过去人家看不起我们是有理由的。因为你没有什么贡献,钢一年只有几十万吨,还拿在日本人手里,所以我们的腰杆不硬。我们要想被人家看得起,就必须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去完全改变过去一百多年那种落后、倒霉的情况,去赶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所以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完成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使社会主义中国坚强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让全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们有理由相信毛泽东等领导人树立这样一个“赶超”目标是有积极意义的。它在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方面一定能起到振奋人心、鼓足干劲的作用。1956年12月8日,毛泽东与工商界人士谈话时就表达了这个意思。他说:“现在我们只有四百多万吨钢……我们国家有六亿人口,这点钢不算事,同日本、法国比可以超过它们,要赶上美国一亿吨钢,还要四五十年才有希望。”[5]为此,他要求大家把目标转向这个方面——在钢产量方面追赶发达国家。

      1957年5月4日,毛泽东在接见来访的缅甸联邦民族院议长萧恢塔时,既表达了对和平的愿望,又表明了他对工业追赶美国情况的思考:我们要好好干五十年,把工业建起来,要有美国那样多的钢铁。[6]7月,毛泽东在青岛召开的省市委书记会议期间写了《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文中讲到:10年至15年以后的任务,则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扩大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准备着逐步地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准备以八个至十个五年计划在经济上赶上并超过美国。直到这时,毛泽东在谈到追赶美国时,还是认为要“八个至十个五年计划”的时间的——而且着重是以主要生产资料为参照,以美国钢铁从400万吨到1亿吨的发展历史为依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