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开创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汉全,南京审计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副院长,法学博士。(南京 210029)

原文出处:
安徽史学

内容提要:

陈独秀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思想,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还就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个人与社会关系、社会运行规律、社会自杀问题、马尔萨斯人口论等社会学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产生提供学术的基础。陈独秀的社会学思想以中国社会为研究重点,注重研究中国的社会组织、社会阶级结构、社会阶层等理论课题,这为开创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奠定了研究的框架体系。陈独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先驱,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9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8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5X(2009)02-0107-09

      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开创有突出的贡献,在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关于李大钊在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的先驱地位,笔者在十多年前曾做过较为系统的研究①。但关于陈独秀社会学思想的研究,在目前尚付阙如。笔者查阅有关“中国近现代社会学史”的著作②及近十几年的学术论文,皆未见有这方面的论述,更谈不上确立陈独秀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的开创者地位。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陈独秀著作较为系统的梳理,展示其社会学思想体系的具体层面及其对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重大贡献,为学术界认识现代学术史上的陈独秀提供一个具体的面相。

      一、努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理论

      陈独秀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归纳法作根据”而具有科学的精神,因而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社会学”来进行宣传的。如他明确指出:“科学发明之后,用归纳法之处为多,因为一个原理成立,必须搜集许多事实之证明,才能成立一个较确实的原理。欧洲近代以自然科学证实归纳法,马克思就以自然科学的归纳法应用于社会科学。马克思搜集了许多社会上的事实,一一证明其原理和学说。所以现代的人都称马克思的学说为科学的社会学,因为他应用自然科学归纳法研究社会科学。”③陈独秀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在中国比较系统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理论。

      陈独秀积极宣传唯物史观原理,科学地说明唯物史观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的指导地位。唯物史观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人类社会变迁的根本原理。列宁曾指出,唯物史观“第一次把社会学提到科学的水平”,“在这以前,社会学家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总是难于分清重要现象和不重要现象(这就是社会学中主观主义的根源),找不到这种划分的客观标准”;唯物史观则“提供了一个完全客观的标准,它把生产关系划为社会结构,并使人有可能把主观主义者认为不能应用到社会学上的重复性这个一般科学标准,应用到这些关系上来”④。陈独秀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原理时,尤其关注唯物史观对社会结构的分析和对社会变迁的解释,科学地说明了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演变的解释能力及其意义。在陈独秀看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不仅说明了社会是由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所组成的社会结构,而且因为强调生产力是人类社会演变的动因,从而重点解说了人类社会的“变动”问题。唯物史观的要旨,一是在“说明人类文化之变动”,主张“社会生产关系之总和为构成社会经济的基础,法律、政治都建筑在这基础上面。一切制度、文物、时代精神的构造都是跟着经济的构造变化而变化的,经济的构造是跟着生活资料之生产方法变化而变化的”;二是在“说明社会制度之变动”,认为“社会的生产力和社会制度有密切的关系,生产力有变动,社会制度也要跟着变动,因为经济的基础(即生产力)有了变动,在这基础上面的建筑物自然也要或徐或速的革命起来”⑤。在与张君劢进行思想论争时,陈独秀鲜明地指出:“人类社会因果关系非常复杂,所以社会现象也非常复杂”,但必须用唯物史观原理来解释“社会现象变迁”问题;因为“社会现象变迁之动因及大多数个人对此变迁之态度即社会心理,推求其最初原因都是物质的,而为因果律所支配,因此,社会科学家才有加以物质的因果的说明之可能”⑥。正是由于陈独秀对唯物史观不遗余力的宣传及对唯物史观的科学理解,为中国形成以唯物史观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陈独秀注重阶级斗争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来解释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因。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来解释人类社会的结构和人类社会演变和发展的规律,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能动的社会学、革命的社会学,它不是孔德社会学那种以研究现行工业社会秩序稳固问题,而是研究如何破坏现存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秩序而构建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因此阶级斗争学说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陈独秀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不仅与唯物史观不矛盾,而且“正是根据唯物史观来说明阶级争斗的”,因为阶级斗争的含义一是说明“一切过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争斗的历史”,二是阐述“阶级之成立和争斗崩坏都是经济发展之必然结果”。依据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陈独秀就中国社会改造提出主张:“我们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从他们手抢夺来政权;并且用劳动专政的制度,拥护劳动者底政权,建设劳动者的国家以至于无国家,使资本阶级永远不至发生。”⑦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研究和宣传,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起了直接的指导作用,而且强化了开创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所具有的社会革命的激进特色。

      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予以高度的重视,主张运用无产阶级专政的方法使资产阶级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并发挥无产阶级专政在建设新社会中的作用。陈独秀指出:“从前有产阶级和封建制度争斗时,是掌握了政权才真实打倒了封建,才完成了争斗之目的;现在无产阶级和有产阶级争斗,也必然要掌握政权利用政权来达到他们争斗之完全目的,这是很明白易解的事。”⑧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恩格斯也强调:“为了达到未来社会革命的这一目的以及其他更重要得多的目的,工人阶级应当首先掌握有组织的国家政权并依靠这个政权镇压资本家阶级的反抗和按新的方式组织社会。”⑨陈独秀对此有深入的把握,他在答无政府主义者黄凌霜的信中,对于无产阶级专政在建设新社会的地位有这样的说明:“至于‘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两句格言,不但共产党不反对,我想除了昏狂的人,没有人愿意反对。现在共产党所争持的所努力的乃是怎样使我们由强制而习惯的作工,使人人真能各尽所能;乃是怎样通力合作,怎样使生产事业集中成为社会化,怎样使生产力大增、生产品充裕,使人人真能各取所需。想努力实现这些理想,非经过无产阶级专政不可。”⑩陈独秀这里所强调的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正是恩格斯所明示的“按新的方式组织社会”的要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