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中国之命运》

作 者:
李杨 

作者简介:
李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广州 510410)

原文出处:
开放时代

内容提要:

本文对蒋介石与《中国之命运》问题作重新探讨。通过该书的起草者陶希圣档案文本、蒋介石日记以及相关的中共党史文献等,本着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的态度,尽可能客观地解读这段历史,并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一、蒋介石推出这本书的动机是什么?二、《中国之命运》被视为“反共宣战书”是如何提出的?为何说它是“反共宣战书”?三、围绕着《中国之命运》一书争论背后,国共两党领袖交锋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9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长期以来,大陆史学界对1943年出版的、当年影响极大的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一书有如下定论:蒋介石推出这部书的动机,是为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作思想准备和舆论动员,目的是想挑起新内战。①

      在审视这一结论的推导过程中,笔者发现结论背后的许多历史因素被简单化了,多数研究成果沿袭以往“定于一尊”的意识形态话语,未能深入讨论处于中外政治风云中的蒋介石的思想、心路变化因素,以及与此纠葛不清、错综复杂的国共两党之纷争等多方面的情势。因此,关于蒋介石与《中国之命运》的问题,值得重新探讨。

      本文主要通过参与《中国之命运》初稿撰写、并负责校订出版的陶希圣档案记录、蒋介石日记以及相关的中共党史文献等,本着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的态度,在历史细节上下功夫,尽可能客观地解读这段众说纷纭的历史,并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一、蒋介石推出这本书的动机是什么?二、《中国之命运》被视为“反共宣战书”是如何提出的?为何说它是“反共宣战书”?三、围绕着《中国之命运》一书争论背后,国共两党领袖交锋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一、蒋介石推出这本书的动机

      关于蒋介石推出《中国之命运》的动机,大陆学者几乎众口一词:是为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作思想准备和舆论动员。何以出现这个定论?笔者放下一节解答,我们先来分析蒋介石本人的写书宗旨,再来推导蒋介石撰著的真实动机所在。

      首先看当事人、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五组组长陶希圣是怎么讲的:

      自十月十日起,蒋委员长着手起草一本书。书的目的是在指出百年来所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一旦解除,一般人应如何以独立国家自由公民的资格,与世界各国的国民平等相处,同时应如何自立自强,共同致力于建国的事业,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由的现代国家,与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各国分担世界和平的责任。②

      为此,陶希圣还特意作了解释,他说,《中国之命运》的宗旨出于蒋介石的两段训词,第一段是1942年10月10日蒋介石在庆祝双十节大会上的讲话。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国庆节。史家黄仁宇当年正好目睹这一场面,他说:“翌日为国庆日,他(指蒋介石——引者注)往重庆较场口宣布。恰巧当时我和弟妹蹀躞街头,忽见蒋乘敞篷车至,车行极缓。虽有宪兵指挥群众清道,但无特别戒备,车行所至,两侧群众自动鼓掌。”③就在这次庆祝会上,蒋介石郑重宣布,美英两国政府将放弃在华治外法权。蒋介石声明:

      我国百年来所受各国不平等条约的束缚,至此已可根本解除。国父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遗嘱,亦完全实现。我全国同胞自今日起应格外奋勉,自立自强,人人要做一个真正独立自由的国民,始能建立一个真正独立自由的国家,以期无愧为同盟国之一员。④

      另一段训词是在次年1月11日,中美及中英平等新约正式签字后,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同胞书:

      我国自清季开始与列强订立不平等条约以来,到了去年正是百周年,我们中华民族经五十年的革命流血,五年半的抗战牺牲,乃使不平等条约百周年的沉痛历史,改变为不平等条约撤废的光荣纪录。这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起死回生最重要的一页,而亦是英美各友邦对世界人类的平等自由,建立了一座最光明的灯塔。尤其是我们同盟联合各国证明了此次战争目的之所在,是为人道、为正义而作战的事实。⑤

      陶希圣强调说:“《中国之命运》的宗旨,就是上述两段训词。”⑥两段训词都与废除不平等条约有关。作为蒋介石的御用秘书,陶的陈述难免有党派倾向,但他说出了写这本书的历史背景。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遂和中国结成地缘战略伙伴,从以前互不相干转为心腹盟友。1942年元旦,以美、英、苏、中为首的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后,中国开始迈向“世界四强”,美英允诺战后废除在华的治外法权。但蒋介石坚持战后废约与中国现有国际地位不相符,美、英应当在战时就放弃在华特权。

      从当时蒋介石一连串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蒋废约愿望之迫切和强烈:

      1942年3月,蒋介石不满外交部向盟国提出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战后应无条件取消”的言论。同月,蒋借助中国战场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及中国在新的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推动国内新闻舆论界发起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4月23日,蒋介石通过宋美龄在《纽约时报》上发表《如是我观》一文,将这一运动推向高潮。文章毫不客气地谴责英国在远东作战不力却继续以帝国主义的态度对待中国,宋美龄要求那些以抗战名义的英国驻华大使馆的“大班门”滚回英国。文章措辞尖锐,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美国社会形成一股同情中国的舆论潮流,不少报刊发表文章要求美国政府立即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从4月起,华盛顿和伦敦为放弃对华特权一事频频商议。8月27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告诉英国外交部,现在是采取确切步骤的最好时机。

      9月2日,蒋介石为促成和华盛顿速订新约之事,派魏道明替换胡适接任驻美大使。10月4日,蒋介石对来访的美国共和党领袖威尔基表示,“中国今日尚未能取得国际上平等之地位,故深盼美国民众能了解中国,欲其援助被压迫民族争取平等,应先使其本身获得平等地位始。”蒋介石亲自草拟交涉要点,要求美方提前放弃不平等条约。⑦5日,蒋致电在美国的宋子文,要他向美方表达中国希望立即废除旧约意向,敦促美国政府“做一件能够转移世界视听,彰明盟国道义权威的大事”,带头声明放弃“对华条约中包含的不平等条约”。同一天,蒋授意陈布雷以新闻稿的方式表明中国政府敦促美国率先表明废约态度。⑧7日,宋子文复电:“关于从速取消不平等条约,原则上美方当无问题,最好俟文回国面陈后再进行。”蒋介石不同意,迭电相催:“如美政府能提前讨论取消不平等条约,则我方应立即与之开始交涉,不必待兄回国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