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2005:抗日战争时期经济研究述评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起东,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原文出处:
抗日战争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9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研究概述

      十年来,抗日战争时期经济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主要体现在有关大型资料集和专著的出版,论文的大量发表以及学术交流的开展上。首先,在资料成果方面,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第五卷《国民政府与大后方经济》(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可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资料成果。其资料来源主要取材于台湾已出版的档案文献、抗战时期出版的经济刊物、年鉴及统计资料,对中国战时经济的几个主要方面都有较为系统的资料。其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纂的大型史料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五辑第二编“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八年抗战”,其财政经济分册共分三大部分:(一)财政,其主要内容分为:1.战时财政概况;2.税制与税收;3.内债与外债。(二)金融,其主要内容分为:1.战时金融概况;2.国家金融垄断组织的扩张;3.战时金融统制。(三)经济,其主要内容分为:1.战时经济概况;2.工矿业;3.农业;4.商业;5.交通通讯。以上档案资料共分为10册,基本上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财政税收、金融货币、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和交通设施等情况,是研究抗战期间大后方经济的重要参考资料。本编另有附录《日伪在沦陷区的统治》(上下册),其第四部分:横暴的财政搜刮与金融掠夺和第五部分:对沦陷区经济事业的摧残和掠夺是除伪满洲国之外的有关华北与南方伪政权的经济档案资料的汇集。此外,四川联合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料汇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是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近8000万字物价史资料中筛选编辑而成,对抗战时期国统区经济研究颇有参考价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南地区文史资料协作会议编:《抗战时期西南的金融》(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对战时四川、贵州、云南的金融状况提供了极为详实的资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四联总处会议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翔实地记录了国民政府金融经济政策的演化过程,是研究抗战时期大后方财经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

      从专著来看,也有诸多力作。如清庆瑞主编:《抗战时期的经济》(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李平生著:《烽火映方舟——抗战时期大后方经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都运用了大量史料或对抗战时期敌占区、国统区和解放区的经济情况作了系统介绍或对战时经济特别是大后方经济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崔国华主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财政金融政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则利用档案资料对国民政府财政金融政策的主要方面的制定、实施和支撑抗战所发挥的作用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魏宏运著:《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既包括抗日根据地经济又包括大后方经济的内容,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黄立人著:《抗战时期大后方经济史研究》(档案出版社1998年版)则从各个专题对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活动进行评析。大后方区域经济史研究也有发展,杨德础主编:《抗日战争时期四川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与文教》(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涉及到战时工业的开发、田赋征实、战时交通、工合运动等内容。资源委员会实际上是战时国民政府的最高经济领导部门,它不但支撑了抗战,而且为战后的中国工业现代化打下了基础,但此前鲜有专著问世,薛毅:《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书总结半个多世纪以来资委会研究的主要成果,存在问题及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对资委会研究有所推进。此外,行业经济史的研究也有深入。唐凌著:《开发与掠夺——抗战时期的中国矿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以大后方特别是大西南地区的矿业为重点,把当时的矿业置于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具体统计了该时期石油及各种金属矿的产量,是一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佳作。还有李占才、张劲著:《超载——抗战与交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戴建兵著:《金钱与战争——抗战时期货币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周春、蒋和胜主编:《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都是既深入开拓了抗日战争经济史研究领域,又深化了专业经济史研究内涵的创新之作。

      有关抗日根据地经济的资料书有华北交通史料整理组编:《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人民邮政出版社1991-1994年版)。此外,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以及山西、河北、山东、内蒙古人民出版社都出版了抗战资料选编,这些资料都有有关华北抗日根据地经济的内容。专著方面有赵秀山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刘树仁主编:《晋察冀边区交通史》(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年版)。此外,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等编:《晋绥革命根据地史》(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谢忠厚著:《河北抗战史》(北京出版社1994年版)、齐武著:《晋冀鲁豫边区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等,也部分具有经济史的内容。尤其上述魏宏运著:《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包含了抗战时期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货币统一以及集市贸易等方面的研究;而黄正林著:《陕甘宁边区经济史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则分农业、工业、商业、金融、税收、经济政策和经济立法六个方面总结了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二书都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于沦陷区的经济史料,关外沦陷区以满铁资料为主。辽宁省档案馆编:《满铁的设立——满铁档案选编》已于1998年1月由辽海出版社出版。《中国馆藏满铁资料联合目录》(大连出版社2004年版)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大项目《满铁资料的整理研究》的最终成果。它是全国五十余个最主要的有关图书情报和档案单位,经过五年多的共同努力,编制而成的一部大型文献目录工具书。它收录了目前尚存国内的大部分满铁资料目录。它的出版,填补了史料学的空白,为中国和东北亚近现代经济史研究创造了重要条件。有关关内沦陷区经济的资料书有居之芬主编:《日本对华北经济的掠夺和统制》(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在这部长达80万字的资料汇编中,70%以上的篇幅登载的是日伪时期的原始档案资料,计300多件。这些资料全面、系统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从1935年7月至1945年8月对华北实施经济侵略的计划、政策、统制机构、国策会社和大财阀的活动,以及如何在华北迅速建立起庞大的殖民主义经济体制,并对交通、电力、邮电、矿业、工商业、农业、贸易、金融和劳工进行疯狂掠夺的真实情况。

      据此书提供的统计数字,日本侵华期间,从华北开采和掠走煤炭12000万吨、铁矿石450万吨左右、海盐1000余万吨、棉花2000多万担、铝矾土矿300万吨和大量的金、云母、石英等矿产资源,并劫掠了数以百万计的劳工和伴随家属。该书指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攫取中国广阔的土地、丰厚的资源、广大的市场和充足的劳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