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奇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借助网络这一独特的媒介平台,商业力量很容易对文学创作活动形成一种根本的控制,这种控制几乎遍及文学活动的所有重要方面。这意味着文学的一个发展趋向:如若网络成为文学传播的主体媒介,文学生产的主体部分将自然纳入到商业生产的体制中。这种趋向短时期内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从长远的角度看,则存在着诸多值得忧虑的因素。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9 年 10 期

字号:

      “文学生产”原本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不过,在我国传统文论界,“文学生产”基本上只是一种修辞性的说法,其所谓文学的“生产”其实就是“创造”的意思。因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所谈论的“生产”是就“生产”字面的本义而言的。

      随着网络媒介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日益成为传播文学作品的主要平台之一,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商业力量借助网络传播控制文学写作的手段亦愈趋于成熟。到今天,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趋势已经相当明显,但这种商业化趋势和以前的文学商业化有着根本的不同。借助网络传媒平台,商业生产使得其物质化的生产逻辑内化为网络作家的写作逻辑。在过去,无论商业资本的力量多么强大,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是自由的——至少从逻辑上说它还是一项个人化的自由事业,而当今,借助网络,资本可以随时随地监控作家的写作状况。这种随时随地的监控诱使,迫使作家将自己的写作与商业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商业生产的逻辑内化为写作的逻辑。商业力量对作家个人意志的监控、影响从来没能达到像对网络写手这样细微入神的地步。从这一点来说,今天网络媒介中的各种文学活动已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商业生产中的一个有机环节了,文学写作也变得越来越像是一种“生产活动”了:它只是在生产“一种特殊形式的商品”① 而已。

      一

      网络文学写作之所以越来越成为一种“生产活动”,这和当前各商业文学网站所明确秉持的文学基本观念紧密相关。借助网络媒介,商业力量已自发形成了一种具有大众对抗精英意味的、与传统观念颇有距离的文学观念。

      在传统的观念中,文学创造是社会中一小部分精英分子的事业——所谓民间文学也必须经过精英分子的拣选才能进入文学殿堂。但在当前,几乎所有的商业性文学网站都竭力鼓吹:在网络时代,文学乃是大众的自由事业,根本不必经过什么精英分子的拣选。任何人都有权力从事文学创作,网络就是他们发表个人作品的自由场地。这也是网络天然超越其他传播媒介的功能所在。

      在传统的观念中,文学创造首先总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创造,其次才与养家糊口等现实生活要求有关。但对商业文学网站来说,“独特精神创造”之类绝不在其考察的范围之中,它们只关心:一部作品是否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即是否能激起最大数量读者加入到所谓的“Web2.0”写作进程当中来),而且这种吸引力是否又能最终折算成为商业收益。如果能够,即使像跳舞、我吃西红柿② 等人也可以成为“白金作家”;如果不能,网站便不会对之投以半分热情的关注。

      在这商业力量贯彻其意志于文学写作的进程中,当前流行的“Web2.0”③ 写作方式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商业力量借助网络这个高效率的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当前流行的“Web2.0”写作方式,终于将商业追求内化为写作的一种自然冲动,将它塑造成了与作者一起操控笔杆的另一只手。

      “Web2.0”写作并非注定是一种商业化的文学生产方式,但在今天这个商业社会中,商业力量却特别自然地将这种写作模式塑造成了一种极具商业生产意味的文学写作模式。换言之,现代网络为文学的商品化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技术上的可行性支持。

      总体而言,商业力量对商业化文学写作模式的塑造是从两方面入手的。

      一个是比较直接的方面,就是让读者个体通过网络与作者发生点对点的关系。像当前许多文学网站都有这样的服务项目:当作者对情节架构产生困惑时,他便可以设计一些由读者投票的问题,请读者投票帮助他决定情节的走向。当然,网站中类似“作品讨论区”之类的板块可能会发挥一些更为积极的作用。在这类板块中,读者可以就作品提出全方位的意见,作者则作出相应的回应。有时,读者的建议不但能弥补原创中的疏漏,还能提升作品的整体境界(当然,相反的例子也不少)。

      另一个是比较隐蔽的方面,但却是商业力量塑造文学写作模式真正深刻的一个方面:商业力量通过对文学价值评价尺度的改造,确立了一套从文学消费的终端——读者入手,完全以商业收益为终极标准的文学评价体系。通过这套评价系统,网络商业文学形成了一个自成系统的文学生产网络。在这系统中,文学产品就和其他商品一样,形成了完整的生产→销售→消费的产业链条,并且,最终由市场反应亦即消费端形成了一只看不见的手,反过来决定生产环节的各产业要素。读者就这样变成了作者。

      当然,这种设想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自有其难度。因为每一个读者都有其个人的兴趣偏好,而网络媒介再发达,它也不可能将每一个读者的意见都传达到作者耳中并形成有效互动。这就需要一些权宜之计,要形成一些尽可能为所有消费者都承认的、尽可能包容各种类型消费者意见的集合性的“大读者”的意见。商业网站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已形成一些建立在聚合读者意见基础上的文学价值评价的方法。

      其一,网站设立了“点击榜”等排行榜来显示一般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偏好程度。读者对某作品的任意一次点击都被视为是对该作品的一次有效投票。在各文学网站发展的早期,它几乎都是最重要的一个评价指标。

      此种评价方式的优点是明显的,它可以比较客观地表现一般读者的关注对象,使人们了解当前社会中读者的一般消费偏好。但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精确度不高;其数据容易被人操控。因此,随着其他更为精确、有效的评价方法的兴起,“点击榜”的光芒便日渐黯淡了。不过,直到今天,在各文学网站,它仍不失为一个评价指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