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失语法与汉语语法量表

作者简介:
冯学锋 黎璐 毛善平 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原文出处:
长江学术

内容提要: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失语症语法缺失研究成果,侧重从语法缺失脑功能定位、语法缺失的言语输出和言语理解、汉语语法量表、神经影像学研究等方面对汉语失语症语法障碍的研究状况及其前景进行了评述。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9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语法障碍是失语症患者的表现之一。百年来,失语症言语研究几乎都是以印欧语言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具有很大局限性。近年来,汉语失语现象引起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汉语失语症研究逐渐呈现内容多角度和方式多元化的趋势。本文结合国内外失语症研究成果,对汉语失语法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1.失语法(agrammatism)

      失语法(agrammatism)是一种后天获得性语言障碍,指口语和书面语中缺乏语法结构的一种失语,特别是电报式语言或完全缺乏语法结构的刻板语言,常伴有语法结构的理解困难①。根据临床观测,一般表现为:压缩话语长度,省略或替换具有语法意义的词素,如省略介词、功能词等;动词使用错误,缺乏动词或动词缺少曲折变化:简化语句结构,对复杂句子有理解和运用障碍,如疑问句、被动句等,言语输出多SVO型句子。

      2.失语法与脑部位病变关系

      大脑是人类的言语中枢。自1861年布洛卡发现脑语言中枢以来,随着大脑言语功能定位研究不断深入及影像观测技术的发展,失语法的脑病变部位研究也取得一些成果。研究发现左额叶后部下方和布洛卡区主司线性句法接偶部位受损患者无法将单词生词生成句子,形成语法障碍②。一般来说,大脑左半球在语法形成中起主导作用,除Broca外,左额叶皮层、左颞顶叶等脑部位在语言形成不同阶段都参与了句法形成。但语法障碍的引发并不局限于左半球脑部位病变,右侧大脑半球及小脑病变都可以引发语法障碍③。尤志珺等人对脑卒中语法障碍患者进行测试,也得出左额一颞叶神经网络系统损伤与汉语语法缺失密切相关,左额—颞叶神经网络系统参与句法辅助加工④。另外丘脑卒中也可能导致患者找词困难和命名障碍,丘脑腹前核投射至辅助运动区、眶额皮质和岛叶前皮质与句法形成相关⑤。毛善平等对皮层下失语特点及病灶部位关系进行探讨,也发现少数丘脑性失语患者有找词困难、构音障碍的现象⑥。可见,完整的汉语语法认知需要大脑半球的协同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统脑功能定位观点的修正。

      3.语法缺失的言语输出与言语理解

      语法缺失患者在言语输出与理解上具有句法功能范畴方面的散失。主要包括词类和句子结构两方面的失常。

      3.1 词类障碍

      Jacobson等人曾指出语法缺失的原因是病人对句子中词与词关系的认识有障碍。对汉语失语症患者来说,各词类表征和理解的难度不尽相同⑦。语法缺失患者首先表现为对功能词的输出和理解机能的丧失。毛善平等在对失语症患者进行词类复述测试中发现患者复述含有语法词素的句子时,常常误用或不用语法词素,这种现象在复述含复数词“们”、“些”及虚词的句子时表现尤为明显⑧。尤志珺等通过对左半球卒中汉语语法缺失患者进行测试,发现患者对实质词理解尚保留,对功能词理解存在障碍。语法缺失患者不能从心理词典中快速提取或检索功能词,在句法分析中不能加工功能词所携带的语法信息。功能词与实质词相比更加抽象,在脑中缺乏广泛的神经网络,造成它们在大脑中印记不牢固,易脱失⑨。

      量词的大量存在是汉语语法特点之一。语法缺失患者存在对量词使用的障碍,通过对语法障碍患者量词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患者易犯省略或替换的错误,且对量词“个”有过多使用倾向,甚至用它来代替其他量词⑩。杨亦鸣也通过对布洛卡失语患者进行测试探讨了汉语名量词和动量词的神经加工机制(11)。另外,汉语语法缺失患者表现出对部分介词的言语障碍。孙友霞、毛善平等对失语患者方位介词加工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患者对句中方位介词的复述较方位介词短语、单个方位介词的复述更加困难,可能与短时记忆障碍以及该词类在句法中角色功能相关(12)。

      语法障碍患者对动词有找词困难及省略倾向。Km论述了动词论元多少和论元的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特征影响动词的识别难度。总体上说,随着论元的增加,动词识别率降低,而非强制性动词比强制性动词识别难度低。Cynthia等也对动词论元复杂性与失语法关系做了相关探讨(13)。徐丽丽、毛善平等选取了15组失语法组,进行了工作记忆、4种不同论元结构动词的理解和表达测试,结果显示大多数失语法患者对非通格动词的命名相对容易,而对非宾格动词的命名相对困难。非宾格动词作为主语却处于受动者角色,对失语法患者来说存在题元转换的困难。如患者命名“雪人融化”时常用“雪人”来命名,而命名“小孩睡觉”时却不存在问题。越复杂动词论元需要更多的记忆负荷,而对有记忆障碍的失语法患者来说命名就越困难(14)。周统权探讨了失语症中动词配价的质效应和量效应,认为典型配价比不典型配价具有更高的加工速度和质量,如“吃米饭”“写大字”之类比“吃大碗”“写毛笔”更基础,具有更高的识别率和反应速度(15)。可见动词具有“语义信息”和“语法信息”两个层面,而动词配价及论元结构是影响失语表征的重要因素。方环海等对动词表征的神经机制及失语症动词功能损伤也进行了讨论(16)。另外,吴克蓉对语法障碍患者动词模式运用能力进行考察,发现患者在使用动词词频上与正常人没有显著区别,但使用的动词异现率较低。从词类运用角度印证了语法障碍患者言语输出的刻板特点(17)。

      方燕红、张积家从多角度讨论了失语症患者名词和动词加工异常的脑神经机制(18)。舒华、韩在柱等对动、名词词类特异性损伤进行了研究,并从语法、语义—概念和词典三个方面对其产生原因加以解释(19)。常静玲、高颖对卒中语法障碍患者进行个案分析,探讨了动词和名词加工缺损的特异性(20)。汉语句子的基本句式是:主语(名词或代词)+动词+宾语(名词或代词),对于一个动词来说不仅要决定与其匹配的名词的数量和范围,也最终决定整个句子形式的好坏。所以动词比其他词类在选词造句中所起的作用更大,而词汇加工系统受损害时动词受影响程度也相对较大。另外动词命名障碍患者的脑损伤部位与名词脑损伤患者脑损伤部位不同(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