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除占主导地位的判断动词“是”字之外,近代汉语还产生了另外一个判断动词“系”。“系”的具体面貌如何,学术界迄今未有专文论及,本文拟对此提出初步的探讨。 一、“系”的来源 “系”原为实义动词①,表束缚、系连。《说文》:“系,絜束也。”例如: (1)焚宗庙,系妻孥,沉金玉于江。(《国语·越语》) (2)献子以朱丝系玉二
而祷。(《左传·襄公十八年》) (3)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史记·秦始皇本纪》) 其后由“系连”引申出“系属”之义②,如: (4)老母怖悸,惧有非祸,报答臣曰:“吾身系属长者妇,不得自由。”(《杂譬喻经》卷1) (5)隋季崩荡,海内震骚,唐虽应运,而风教未孚,岭越无所系属。(《新唐书·列传第35》) (6)臣等问孙俦:“与幽州合势,向前移营,驱除得否?更要添多少兵马?”孙俦答云:“若系移营,亦不要添大段兵马,只缘大同军兵少得易定,一千人助大同即得其镇州马军。”([唐]李德裕:《会昌一品集》卷14《请发镇州马军状》) 在“系连”、“系属”义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出了判断动词的用法③。“系”字用为判断动词,学术界过去所举用例最早为南宋④,而据笔者的考察,“系”在保持实义动词的同时,最迟在北宋就已衍生出判断动词的用法。例如: (7)顷有一秀才,年及弱冠,切于婚娶。经数十处,托媒氏求间,竟未谐偶。乃诣善易者以决之。卜人曰:“伉俪之道,亦系宿缘。君之室,始生二岁矣。”([北宋初]《太平广记》卷160) (8)小郎年节少,未必欢也。其女郎言曰:“夫妻皆系前定,义知有合,岂老少邪?”([北宋初]《太平广记》卷315) (9)紫袍人系燕人吴孝民,白袍人系金人。([北宋]《三朝北盟会编·靖康城下奉使录》) (10)郭药师、董庞儿系是契丹时投降过来,即干贵朝甚事?([北宋]《三朝北盟会编·燕云奉使录》) (11)鸿和尔大山自来系北朝地土……鸿和尔、天池本是北朝地土。([北宋]《乙卯入国奏请》) 《太平广记》在北宋初年,亦即公元978年编成,但所集录的却是唐五代之作,因此“系”在唐五代有可能已用为判断动词。其后,“系”作判断动词历经宋、元、明、清,绵延而不绝。如: (12)胡文定公云:“当上告天王,下告方伯。”是时天王又做不起,桓公系是方伯了,也做不得。([宋]《朱子语类》卷25) (13)告状改嫁人刘阿苏,年壮无病,系本县人氏。([宋]《五代史平话》) (14)宋人乘隙而动,复何以制之?此系国家社稷大计。([元]《金史》卷108) (15)此犯系十恶大罪,元不曾有祠,所以不曾祭得。([元]《窦娥冤》) (16)告状人李万,见年几岁无病,系本府本县附籍人户。([元末]《朴通事》) (17)那宋御史又系江西南昌人,为人浮躁。([明]《金瓶梅》第49回) (18)告状妇郑氏,年四十二岁,系直隶诼州籍贯。([明]《警世通言》上卷) (19)要犯余持,系五河贡生,身中,面白,微须,年约五十多岁。([清]《儒林外史》二149) (20)不知来者果系何人,且听下回分解。([清]《孽海花》上58) 二、“系”的特点 (一)“系”与“是”的同一性。 1.“系”与“是”同义连文,作“系是”,如: (1)沙漠之间,系是鞑靼蒯古子地分。(《三朝北盟会编·燕云奉使录》) (2)甯术割系是北朝皇帝最亲任听干的近上的大臣。(《三朝北盟会编·燕云奉使录》) (3)江西系是盗贼刑狱浩繁去处。(《朱子语类》卷107) (4)本官根脚原系是何出身。(《元典章·吏五》) (5)被杀死僧人系是报恩寺阇黎裴如海,旁边头陀系是寺后胡道。(《水浒》第46回) 2.“系”与“是”可以变换,既有同文变换,也有异文变换⑤,如下文的例(6)(7)属前者,例(8)(9)属后者: (6)鲁达系是经略府提辖……鲁达即系经略府提辖。(《水浒》第3回) (7)武后道:“他们既是海外之人,趁此伴你回国。”……武后道:“你们本系海外之人,原拟各遣归国。”(《镜花缘》下115) (8)这雨村本是湖州人氏(列藏本《红楼梦》第1回) 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徐本《红楼梦》第1回) (9)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荡无礼(徐本《红楼梦》第3回) 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甲辰本《红楼梦》第3回) 3.“系”与“是”可以受副词的修饰,表明两者均为动词性。如: (10)山后西京地土人民,并系旧汉地。(《三朝北盟会编·茅斋自叙》) (11)二人原系泰亦赤兀惕种脱朵格家人。(《元朝秘史》卷5) (12)道服儒巾,尽是玉虚门客;红袍玉带,都系走马先行。(《封神演义》第3回) (13)吾等原系袁氏旧将。(《三国演义》第33回) (14)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红楼梦》第1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