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有关部门就十分重视并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我的老师朱德熙先生1952年就曾应邀前往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教授汉语,前后达三年之久;而我1955年进入北大中文系学习时,就有苏联、蒙古、朝鲜留学生跟我们一起听课学习。我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后,也曾先后给越南、伊朗、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等国的留学生讲授现代汉语语法。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面向世界,走改革开放之路,遂使我国经济腾飞,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特别是在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世人所称道,使世人对中国刮目相看。随之而来的,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世界各地汉语学习持续升温。特别是从2005年7月中国在北京举行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以来,汉语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变“招进来”为“招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变对外汉语教学为对外汉语教学与国际汉语教学并举。回顾60年,客观现实告诉我们,如今汉语跟世界已息息相关。如同中国人要走向世界那样,世界各国的朋友们要走出国门进到中国来,而汉语就成了互相沟通的桥梁。现今在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和外国朋友眼里,中国充满了巨大的商机,蕴藏着巨大的财富,又拥有神秘古老的文化;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学好汉语,因为他们越来越意识到,学好汉语,就意味着掌握了与世界五分之一人口交流的机会,也就意味着取得了进入拥有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的钥匙,意味着能进入中国的文化宝库。所以,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开始学习汉语。汉语教学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这突出表现在: 第一,世界上要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据媒体报道,已经达到4000万人,而且每年以30%的速度在增长。有人怀疑这个数字。我觉得不必为此去争议,世界上要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事实,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得到证明:一是到我们国内来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人数继续逐年大幅度增加;二是国外不断要求我们给他们派送汉语教师。这两方面足以说明世界上要学汉语的人确实是越来越多。 第二,汉语教学开始大踏步走出国门,改变了过去主要在我们国内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局面,开始走上对外汉语教学与国际汉语教学并举之路。世界各国通向中国的友谊之桥汉语桥已经开始全面兴建。 第三,汉语教师队伍大大扩大了,而且大家都比较敬业;现在,在国内外,想成为汉语教师的人越来越多。 第四,上至中央,下至各级领导,现在对汉语教学工作都比较重视,比较支持。 第五,无论是教材编写、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汉语教学评估与汉语测试手段,还是教师培训、现代化汉语网络教学、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以及工具书的编写,都有可喜的成绩;更可喜的是,海内外有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和汉语学界的学者专家,对以上各个方面在关注,在思考,在探索。 汉语作为外语或者说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过去我们称之为“对外汉语教学”,以下为行文的方便,就都简称为“汉语教学”),从学科的角度说,它是以汉语言文字教学为基础的、关涉到汉语言文字学、应用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以及文化和艺术等多学科的交叉性学科。汉语教学的基础性教学是汉语言文字教学。汉语教学最直接的目的,是要让国外汉语学习者学习、掌握好汉语。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全面开展汉语教学的历史毕竟还不是很长,在这方面还缺乏成熟的经验;汉语教学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甚至某些基础性的问题,还缺乏必要而又深入的研究,还缺乏冷静、科学的思考;世界各国通向中国的友谊之桥汉语桥也毕竟才开始兴建;世界上学汉语的人虽然越来越多,但总人数还是很少,而且学习者中多数,甚至可能是极大多数,还只是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甚至作为第三外语在学习,或者只是业余学习;至于汉语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可以说很少很少——虽然汉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虽然将汉语作为母语使用的人口居世界所有语言之首,但是从全世界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学习、使用汉语的角度来说,汉语在国际上只是一个非常弱势的语言;此外,也应该看到,在以往的工作中某些方面还存在着急于求成、不讲科学、考虑不周或只是追求表面数字等情况,以致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负面效应。我们国家对汉语教学的投入是很大的,据教育部周济部长去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国际大会上所作的公开的报告中说:仅“2008年,各国孔子学院中外方现金总支出上亿美元,中方和外方的比例大致是1:1”。但是效益与投入是否成正比?也有待深入了解。再说,即使说我们过去在汉语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那也毕竟是过去;在高兴之余,我们更需要面对未来。面对未来,我们需要进行有关“汉语教学本体研究”(注意:不是“汉语本体研究”,是“汉语教学本体研究”)方面的基础性的研究,同时需要有新的思考,新的开始。譬如说—— 汉语教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这已经不存在争议,但这一学科的建设跟形势发展的需求并不相适应。怎样将这一新兴学科尽快建设起来,使学科体系日趋完善?需要我们去面对,需要我们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