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义衍化规律的微观研究及其在二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 者:
张博 

作者简介:
张博,女,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词汇(北京 100083)。

原文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

内容提要:

词义衍化规律的微观研究以语义类聚词为观察对象,旨在揭示其意义发展变化的对应性及由此形成的语义关联。它既是中观、宏观层面词义衍化规律理论研究的基础,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立足于微观层面,分析汉语词义相应衍化的主要类型及时空上的渐次性,论证不同语言词义相应衍化的特殊性、普遍性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将词义相应衍化研究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1)多义关系、源流关系彼此证发,强化学习者对语义关联的理解;2)揭示词义衍化规律,帮助学习者认识汉语词汇的类型特征;3)认识汉语词义相应衍化的特殊性,化解词汇学习难点;4)注重词义相应衍化的语言事实,增强学习词典和教材词语释义的对应性。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9 年 10 期

字号:

      一词义衍化规律微观研究的主旨

      词义的衍生和分化是有规律的。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学者继承传统语言学词义研究传统,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在探求汉语词义衍化规律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综观其研究视角和主旨,我们把以往对词义衍化规律的探讨分为宏观(Macro-view)、中观(Niddle-view)和微观(Micro-view)三个研究层面。

      宏观研究以两分法的观察视角,将原义与新义的关系做二元对立的划分,旨在揭示词义衍化的大势。比如,以“具体:抽象”、“特殊/个别:一般”为观察视角,发现词义演变的总体趋势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个别到一般”(参见张永言,1982:56;郭锡良等,1982:98等);以“范围大:范围小”、“同类:异类”为观察视角,发现词义引申会导致词义扩大、缩小和转移等几种结果(参见王力,1980:564-572;张永言,1982:60-62;蒋绍愚,1989:74-82等)。

      中观研究对原义与新义间的关系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观察归纳,旨在彰显词义衍化与人类的理性认识、客观事物及民族文化的关系。陆宗达和王宁《古汉语词义研究——关于古代书面汉语词义引申的规律》(1981)是此类研究的代表。该文利用传统训诂学的具体材料,将古代书面汉语词义引申的规律归纳为理性的引申、形似的引申和礼俗的引申三种类型。理性的引申又分为因果的引申、时空的引申、动静的引申、施受的引申、反正的引申、虚实的引申等6个次类;形似的引申又分为同状的引申和同所的引申2个次类。理性的引申反映的是哲学上的“相因关系”,即“因与果、时与空、动与静、施与受、反与正、虚与实”等;形似的引申反映的是“事物之间外部的、偶然的相似”,包括外形相似、用途或特征相似等;礼俗的引申反映的是汉民族古代礼制和习俗对词义衍化的促动作用。

      词义衍化规律宏观研究与中观研究的观察视角广狭不一,研究主旨也有所不同,但却有相通之处,即二者都以语言中全部词语为观察范围,未对研究对象做特定类别的区分。与宏观研究和中观研究不同,微观研究以语义类聚词为观察对象,旨在揭示其意义发展变化的对应性以及由此形成的具体的语义关联。宋亚云(2005)将“古汉语词义衍生途径新说”概括为十种,其中前七种都可视为基于语义类聚关系对汉语词义衍化规律进行的微观研究,包括“相因生义说”(参见蒋绍愚,1979、1989、1994;罗积勇,1985)、“词义渗透说”(参见孙雍长,1985)、“聚合类推说”(参见李宗江,1999)、“同步引申说”(参见许嘉璐,1987)、“横向联系说”(参见董为光,1991)、“类同引申说”(参见江蓝生,2000)和“相应引申说”(参见张博,1995)。

      词语语义类聚关系的实质是“同义”,“同义”可以表现为义位相同、义素相同和义位组合内部的语义关系相同。义位相同的词是同义词;义素相同的词既包括语义结构式对称且其中有共同义素的反义词和类义词,也包括语义结构式不对称但其中隐含共同义素的词;义位组合内部的语义关系相同是指多个复合词(或词组)的两个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类聚关系相同。(参见张博,2003b)具有这几种语义类聚关系的词,往往可以发生对应性的意义衍化。例如,现代汉语中表示“整理、整治”义的词有“整治”“收拾”“修理”“拾掇”“整”等,对其词义系统进行观察,发现它们都有“惩治”义(释义及例证取自《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其他信息略):

      [整治]①整顿;治理:~旧货市场|~环境污染|~河道。

      ②为了管束、惩罚、打击等,使吃苦头:~坏人|这匹马真调皮,你替我好好~~它。

      [收拾]①整顿;整理:~残局|~屋子。

      ③〈口〉整治②:你要不听话,看你爸爸回来~你!

      [修理]②修剪①;整治①:~树木。

      ③〈方〉整治②:把他~了一顿。

      [拾掇]①整理;归拢:屋里~得整整齐齐的。

      ③〈口〉惩治:他要是说瞎话,得狠狠地~他!

      整③整理;整顿:~风|~装待发。

      ⑤使吃苦头:他被~得好苦!

      这表明,上面5个同义词的意义都从使事物有条理有秩序,对应性地发展为使人吃苦头。

      我们将语义类聚词所发生的对应性的词义运动称为词义的相应衍化,将词义相应衍化所呈现出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意义联系称为语义关联。

      对汉语词义衍化规律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研究。三者相较,微观研究应得到重视。一是因为,从三者的关系论,微观研究是宏观研究和中观研究的基础,只有对众多表示同一概念的词、同处一个概念场的词和隐含同一语义要素的词进行聚类观察,弄清它们词义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揭示其词义衍化的深层动因,发现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语义关联,才有可能在更高层面上准确提炼汉语词义的衍化规律,丰富历史词汇学和词汇语义学理论;二是因为,从研究取向看,词义衍化规律的宏观研究和中观研究侧重于理论探讨,而词义衍化规律的微观研究则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以为词义考释、词典释义和词汇教学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微观层面,重点探讨以下几个问题:汉语词义相应衍化有哪些类型?主要特征是什么?不同语言词义相应衍化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如何?怎样把汉语词义相应衍化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结合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