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梓潼县位于成都北部190余公里,属西南官话成渝片。梓潼话里有一个不同于普通话用法的“过”,它一般不单用,常以“过+动词”结构的形式出现①,如: (1)运动会没人报名了,就过安。 “过+动词”结构可以没有状语,也可带动作的方式、工具等状语,如: (2)莫忙,一个一个地过说。(动作的方式+过+动词) (3)在那种情况下,他就用嘴过嗍。(工具+过+动词) (4)刚榨出来的油,用根棒棒轻轻地过搅,才冷起快。(冷起快:很快冷却。)(工具+动作的方式+过+动词) “状语+过+动词”结构一般不能改为“过+状语+动词”结构,如: (2')*莫忙,过一个一个地说。 (3')*在那种情况下,他就过嘴嗍。 (4')*刚榨出来的油,过根棒棒轻轻地搅,才冷起快。 偶尔也有使用频率较低的“过十状语+动词”结构②,如: (5)不能过口说,还是要立个字据。(过+工具+动词) (6)娃儿还是要过说服教育。(过+动作的方式+动词) 1.“过”表示针对某一事物或事件,选用某种动作方式 “过+动词”结构里的“过”许多时候似乎可以省略,句子意思基本不变,如: (7)饭用锑锅过热。(饭,用铝锅来加热。) 饭用锑锅热。 下面两例中“过”一般不能省略: (8)吃水过担,没法过笕。(吃水:饮用水;笕:用管槽等将液体从高处导到低处。) (9)他们吃米是过买。 “过担”意为选用“担”这一动作方式;“过笕”意为选用“笕”这一动作方式。“过买”并不强调买米的具体过程或者说动作的各个连续阶段,如怎么与卖者讨价还价,怎么过秤,怎么算账,怎么付账等等;而是强调吃的米是通过买的方式得来的,不是自己种的或别人送的。(9)句意思相当于“他们是买米吃”。 据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过+动词”结构中“过”表示选用某种动作作方式。 动作动词一般都能进入“过+动词”结构,但“到、去”等少数动作动词则不能,如: (10)a.*我等一会儿过到。 b.我等一会儿到。 (11)a.*他家里你自己过去。b.他家里你自己去。 考察能否进入“过+动词”结构的动作动词和含该结构的句子,我们发现:“过+动词”结构所选用的动作方式,是针对处理某一或明或隐的话题的,这一话题或为事物或为事件。 (12)这个肉是过炒的,不是过焖的。 (13)那个火车上人多得很,一路就只有过站,没得座位。 (12)句直接表明话题为“这个肉”这一事物,对此选用的方式是“炒”;(13)句暗含“乘火车”这一话题,对此采用的方式是“站”。 很明显,(10a)中没有可以选用“到”这种方式来处理的话题,所以(10a)也就不能成立。 “过”后面动词的受事常作为话题前置或省略,“过十动词”结构一般也就不带宾语,如: (14)a.牛皮菜要一匹匹地过洗。(匹:量词,相当于普通话的“片”。) b.*要一匹匹地过洗牛皮菜。 (15)a.一颗颗地过数也数完了。 b.*一颗颗地过数米,也数完了。 (14)中“洗”的受事“牛皮菜”作为话题出现在句首,(15)中“数”的受事“米”(或其他)作为潜在的话题不出现或承上文省略,“数”与“洗”后面都不能有宾语。 通过考察能否进入“过+动词”结构的动作动词和含该结构的句子,我们还发现:“过十动词”结构所采用的动作,一般不是孤零零的一种动作,而有或明或隐的备选项,它们形成一个围绕话题的相关语义场,如: (16)女人是拿来过爱的,不是过打的。 (17)饼子要用油油火儿过焙。(油油火儿:小火) (16)中“爱”与“打”形成比较,并构成如何对待女人这一语义场。(17)中可能有潜在的“烘、烤”等动作方式,它们和“焙”共同构成如何处理饼子这一语义场。 前文(11b)中,话题“他家里”是非常明显的,但针对话题所采用的“去”这一动作,没有明或隐的其他相关动作作备选项,所以其前面不能加“过”,(11a)不能成立。 与“过+动词”结构相比,“过+状语+动词”结构中的“过”表示针对某一事物或事件,它选用的不仅有该动作,还有动作的方式或工具,如前文例句: (5)不能过口说,还是要立个字据。 (6)娃儿还是要过说服教育。 “过口说”表示针对潜在的“借款”或其他话题,选用的处理方式是用口说,而不是立字据等方式,这里并不强调“口说”这一过程或状态,而是强调“口说”这一方式。(6)“过说服教育”表示针对孩子,采用的是说服教育,而不是打骂等方式,这里并不强调“说服教育”这一过程或状态,而是强调“说服教育”这一方式。 “口说”这一结构里“口”与“说”结合并不十分紧密,正是由于这种工具状语与动词结合的不紧密性,“过+工具名词+动词”结构在强调“工具名词+动词”整体时,就既有可能偏重于强调动作的工具,也有可能偏重于该动作方式本身。这样,理论上就可以有“过+动词”与“过+工具名词”两种结构形式。前一结构例句见前文,后一结构在梓潼话里虽然较少,但也的确存在③: (18)这筐苹果还没过秤。 这里“过秤”即为针对这筐苹果,选用秤进行处理,即用秤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