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戏剧化教学法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以澳大利亚的一个课堂教学为例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永阳,博士,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读中国文学还是读中国——兼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主题阅读法》。

原文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

内容提要:

如何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贯彻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如何将语言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一直以来都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广泛运用于其他第二语言及外语教学中的戏剧化教学法可能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些启发。本文在戏剧化教学法及其理论依据的基础上,介绍分析笔者在澳大利亚的一个课堂教学实践。本文以为,将戏剧化教学法引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探索汉语创新性教学法的一种积极尝试。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9 年 09 期

字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研究①的迅猛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和文化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是,如何在教学层面上贯彻这些原则,成为当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赵金铭(2008:94-96)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模式种类偏少,也略显陈旧”,我们应该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寻求创新和突破,并提出向英语教学模式借鉴,“创建基于汉语和汉字特色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模式”;“合作学习”作为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还使用甚少。本文以为,“戏剧化教学法”这种广泛运用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外语教学(EFL)中的课堂教学法,可能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些启发。戏剧化教学法强调“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将戏剧化教学法引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借鉴英语教学模式、探索汉语创新性教学法的一种积极尝试。Hawkins(1993)指出,随着语言习得研究对语言能力的重新定义,将戏剧运用到第二语言教学中已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和需要。王振亚(2005:188)将微型剧(mini-drama)列为将语言和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程序之一,并将其解释为“一种角色扮演练习”。靳洪刚(2006)也在其研究中将角色表演、真实模拟、短剧和戏剧等列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活动和教学形式。

      基于此,本文将以笔者在澳大利亚高校中文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戏剧化教学法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运用,期望以此抛砖引玉,引发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戏剧化教学法及其理论基础,澳大利亚课堂教学的操作过程、观察与思考、教学效果、基本评价及遇到的问题等。

      一戏剧化教学法

      1.1什么是戏剧化教学法

      戏剧在15世纪的欧洲就已经被用在教育领域。经过几个世纪的沉寂之后,在20世纪初的英国又重新回到学校教育中(Heathcote & Blton,1998)。第一本关于戏剧化教学法的专著于1907年出版,作者为英国学者Harriet Findlay Johnson(1871-1956)。Dorothy Heathcote(1926-)和她的后继者Gavin Bolton均是在此领域卓有建树和影响力的英国学者。而最早将戏剧与外语教育联系起来的是法国外语教育家Franois Gouin(1831-1896)(Schewe & Shaw,1993)。在探讨戏剧化教学法与外语教学的著作中,较有影响力的是Schewe & Shaw(1993)。

      戏剧化教学法是将戏剧表演运用到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澳大利亚教育体系中一般归属于艺术与创新性教育②。它的主要形式包括“角色表演”(roleplay)(O'Toole,2002、2006)③、“社会情景剧”(socio-drama)(Scarcella,1978)④和“过程戏剧”(process drama)⑤(Stinson & Freebody,2006)等小话剧和话剧。它们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规模和戏剧元素的多少。角色表演对道具等戏剧元素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可以在教室中完成,时间可长可短,而小话剧和话剧往往需要使用道具、服装。有时需要安排舞台演出,时间根据教学需要可长可短。规模大的戏剧化教学法可以分为不同阶段,贯穿整个学期。

      戏剧化教学法在ESL/EFL中运用较多,比如Shaftel(1967)根据大学高年级英语口语课设计的社会情景剧,以一个发生在婆媳之间的家庭难题为起点,要求学生提出解决的办法,并以此为基础编写剧本并演出。法国的一个英语教学实践还邀请了专业的戏剧导演,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期末用目的语给公众表演。参加演出的学生不仅包括法国学生,还有来自其他国家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学生,形成了一个真正的“跨文化剧场”(intercultural theatre)(Schmidt,1998)。

      二语/外语教学中的戏剧化教学不同于母语教学中的戏剧文学教学。从教学目的上讲,戏剧化教学法不以文学审美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培养第二语言技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戏剧化教学法与教科书中常见的对话练习也有所不同。对话练习是编写好的,学生只需要学习和背诵,没有参与创作。而戏剧化教学法往往由学生自己创作剧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提供剧情线索,或与学生共同商量决定题材。由于学生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戏剧化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学习动机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个人因素之一(黄锦章、刘炎,2004;周健、彭小川、张军,2004)。戏剧化教学法,特别是社会情景剧,能够激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热情和欲望。“学习主体的情感因素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直接制约着语言教与学双边教学过程及其教学质量”(黄锦章、刘炎,2004:134)。戏剧化教学法为学习者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被Schmidt(1998)称为学习者全身心的感官体验和投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