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关长龙,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教授(杭州 310028)。

原文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名为“断桥”而实不断的现象并非杭州西湖断桥所独有,而是广泛见载于唐以来的诗文作品中。其本义乃指渔人为方便用簖捕捉鱼蟹等而设的简易梁桥,亦可行人,或写作簖桥(“簖”为“断”的后起分别文)。断桥在文人的作品中逐渐被赋予了别离、隐逸以及结缘爱情等象征意义。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9 年 09 期

关 键 词:
西湖  断桥   

字号:

      唐代诗人张祜(约785-约849)《题杭州孤山寺》诗中有“断桥荒藓合,①空院落花深”句,此中的“断桥”即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曾因隶属宝祐坊而改称宝祐桥,③唯当时盖即有因“断桥”不断之故而别以谐音“段桥”解之作“段家桥”者,如周密《武林旧事》卷5“断桥”下即载云“又名段家桥”,然南宋末年之董嗣杲在《西湖百咏》卷上《断桥》一诗的题记中已斥其非。但因“断桥”不断的问题未有共识,故其后于“断桥”之名义问题聚讼渐多,约其大者可别为七说:唐时桥本中断说,段家桥之误称说,孤山之路至此而断说,送别分手之处说,短桥(与湖对面的长桥相对)音误说,雪后桥上融化两端尚存远观似断说,桥隔水断说,等等,皆臆度寡据之论。陈相强先生于《西湖之谜》一书中已略有驳斥,并谨慎判之云“谜底难断”。③今阅文籍,偶见诗文中言西湖之外不断之“断桥”尚有多例,故此稍作诠考,聊增“断桥”之一新解云。

      一、西湖之“断桥”不断非孤例

      明代仁和(今杭州)人邵经邦《弘艺录》卷8《断桥》诗云:“闻道桥名断,从来金勒过。”金勒本指用黄金装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当泛指骑马者,此诗即明白地提出了他对杭州西湖之断桥名“断”而实不断的困惑。金·赵秉文《釜水集》卷8《暮归》:“贪看孤鸟入重云,不觉青林雨气昏。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其所行之“断桥”亦名断而实未断。清·顾于观《澥陆诗钞》卷9《南楼四咏》之四:“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以十天无人过断桥来访为憾事,可知其所谓“断桥”亦是未断之桥。则不断之“断桥”似为古代一种常见事类,非杭州西湖之所独有。检文籍所载,名为“断桥”而实不断者多是水乡村落、寺院甚至隐居者出入的通道,如:

      元·刘仁本《羽庭集》卷3《题上虞长庆寺林壑尤美亭》:“野水断桥争渡客,落花啼鸟坐禅僧。”

      明·文征明《甫田集》卷6《张明远索画久而未成,岁暮阴寒,雪霰将集,斋居无聊,为写溪山欲雪图并赋短句》:“岁暮天欲雪,郊原风色饶……野水照茅屋,归人争断桥。”

      明·徐《鳌峰集》卷13《宿邓汝高竹林山庄》:“流水断桥通古路,斜阳残磬下空山。”

      清·张豫章《四朝诗》卷45载元·曹文晦《九月一日清溪道中》:“老树依沙岸,柴门上下邻。断桥归郭路,细雨过溪人。”

      清·黄钺《壹斋集》卷10《姑溪道中》:“断桥秃柳两三家,桥未通流柳未芽。枨触去年新岭路,一群啼鸟一丛花。”

      清·廖元度《楚诗纪》卷17《螺溪杂述八首》题记:“环山皆溪,溪边人家不数武一桥,峭壁蹲踞如虎,池有菱芡,岭有松竹。运际时艰,予奉母偕弟,携妻拏家焉。孤吟偶得,即与牧樵高歌搔首云尔。”之一:“野水横溪似隔河,弟兄家外断桥多。茶经酒史时相访,嬴(按:原文如此)得醉携樵子歌。”

      清·魏宪《百名家诗选》卷13杨思圣《游百泉》:“断桥通寺径,古木隐人家。”

      断桥于市镇则甚少见,今检书例,仅得元·王恽《秋涧集》卷13《召伯埭》“离离平野树,人指是甘棠”注载异文云:“一作‘断桥穿市过,十里藕花香。’”召伯埭传为晋谢安所修,《晋书·谢安传》:“及至新城,筑埭于城北,后人追思之,名为召伯埭。”址在今江苏高邮市南之邵伯镇。

      断桥既然可以通人,那么它的形制又是如何呢?也许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诸例略窥一二:

      唐·杜甫《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之二:“断桥无复板,卧柳自生枝。”

      金·赵秉文《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卷7《百五日独游西园》:“断桥没板横斜艇,古木欹垣碍去轮。”

      明·徐《鳌峰集》卷16《夜溪岭题主人壁》:“断桥白板归耕路,小屋青旗卖酒家。”

      清·纽琇《觚剩》卷1吴觚载吴南村《田家秋兴》诗:“九月筑场后,田家事事幽。断桥霜下板,修竹水边楼。……”

      明·文征明《甫田集》卷2《夏日雨后书事》:“一番浓绿催朱夏,昨夜新波失断桥。”

      清·黄钺《壹斋集》卷27《八月七日承晖山馆作》:“积雨泥成海,惊湍渡断桥。都将行李滞,难骋紫骝骄。”

      清·刘嗣绾《尚絅堂集》卷15《途中杂诗》:“一灯残梦驿尘昏,天未明时已出门。行过断桥愁马滑,晓来满地是霜痕。”又卷39《断桥》:“略彴前头问渡回,残虹影落一徘徊。荒烟倒卧全身柳,长板斜支几尺苔。依旧天连春水尽,更无人蹋晓霜来。寒槎断了溪坳路,从此闲门日日开。”

      由前四例可知,断桥之形态盖是在竹木架上加长板相连接而成,故在秋冬季节可通行人,而在春夏水涨之季则其上之长板或为水所漂,从而多现“断桥无板”之现象。虽有板无板皆可称断桥,但无板之断桥不能行人,如张豫章《四朝诗》卷68载明·刘基《萧山山行》诗所谓“偶值断桥妨去路,却随修竹到邻家”中所言的“断桥”,似乎即兼契于“断桥”字面意义上的“毁坏的桥梁”之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