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定代词与独立“的”字结构

作 者:

作者简介:
石定栩,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

原文出处:
外语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

无定代词在很多语言里都能找到,本文主张汉语也有类似的成分,但以零形式出现。本文考察表面上不依赖任何名词性成分的独立“的”字结构,指出独立“的”字结构本身并没有所指,而是依赖上文的名词性成分或者语境中的事物提供所指;“的”字结构能否独立,不但同“的”前成分的结构相关,而且还同独立后能否顺利取得所指有关。本文部分采用朱德熙(1966)的分析,主张独立“的”字结构所修饰的是无定代词,其句法表现可以由此得到解释。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9 年 07 期

字号:

      1.独立“的”字结构

      现代汉语“的”字结构①通常像例(1)那样充当定语,或者像例(2)那样作为名词性成分的同位语②。不过,按照一定的使用习惯或在一定的语境中,“的”字结构可以像例(3)、(4)那样脱离名词性成分而独立存在,而且仍然表达明确的意义。

      (1)昨晚在象山登陆的台风“韦帕”并没有袭击上海。

      (2)台风“韦帕”可能在上海登陆的消息引起了慌乱。

      (3)小梅的父亲是镇上副食站卖肉的。

      (4)桌子还是木头的好。

      “的”字结构为什么能够独立使用,怎样才能独立,以及独立时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向来众说纷纭,但基本观点可归纳为两种。一是省略说,主张独立“的”字结构原本是定中结构,其中心语因某种原因被省略了,剩下的定语便以偏代正,承接了整个名词性短语的作用与意义(如黎锦熙1924;季永兴1965;孔令达1992;张静1994)。另一种是本质说,主张有些“的”字结构是名词性的,完全可以独立发挥作用(如朱德熙1961,1962,1978,1983;黄国营1982;刘月华等2001;邵敬敏2007)。在这种“的”字结构和其他名词性成分组成的短语中,“的”字结构是另一个名词性成分的同位语(朱德熙1982,1984,1993)。

      2.独立“的”宇结构的意义

      省略说和本质说之间的差别很多,最重要的是如何概括独立“的”字结构的意义。省略说认为“的”字结构是定语,独立使用时所表示的名词性意义来自省略了的中心语,所以例(5)(引自孔令达1992)中“小王的”实际上表示“小王的衣服”。

      (5)这是我的衣服,小王的[衣服]在床上。

      就大部分独立“的”字结构而言,由省略了的名词性成分来支撑整体意义,是个解释能力很强的假设。但是,按照中国人的说话习惯,除非为了修辞效果而故意重复,表示同一个事物的名词性成分很少会以同一个形式出现,再次提及时通常会采用代词,特别是零形式的指代成分。在例(5)那样的句子里,如果真的把“衣服”补进去,就不像汉语了。更大的问题在于例(6)和例(7)那种“的”字结构(引自朱德熙1966),虽然能够独立使用,后面却无法补出个合适的名词性成分来。

      (6)他和骆驼都是逃出来的。

      (7)他年青力壮,所差的是眼睛不太好。

      本质说认为独立“的”字结构本身就是名词性的,其名词性来自“的”,即朱德熙先生(1961)所说的那个“”,或者表示“转指”的那个“”(朱德熙1983)。这种“的”有两种功能,一是语法功能的转化,附着在谓词性成分后将其名词化;二是语义功能的转化,可以转化谓词性成分的语义,还可以将一个名词性成分变为另一个名词性成分(朱德熙1978,1980,1983)。这一假设对于独立“的”字结构的句法语义功能有着极强的解释能力。不过,独立“的”字结构还可出现在另一个名词性成分的前面,成为偏正结构中的“偏”,“偏”与“正”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就成了需要解释的问题。

      按照目前的主流意见,在(8a)那种“的”字结构中,“的”提取了“戴眼镜”的施事,所以“戴眼镜的”具有施事的格位。“戴眼镜的”与“戴眼镜的学生”不但有相同的句法功能,而且受到相同的语义选择限制。“戴眼镜的”因此可以像(8b)那样独立使用,而“戴眼镜的学生”是包含两个核心的同位性向心结构。依此类推,(9a)中“木头的”与“木头的房子”功能相同,“木头的房子”也是个包含两个核心的同位结构(朱德熙1961,1966,1978,1983,1984)。

      (8)a.戴眼镜的学生很多。

      b.戴眼镜的很多。

      (9)a.木头的房子盖好了。

      b.木头的盖好了。

      这样解释照顾了“的”字结构的独立使用,却造成了语义上的冲突。一般说来,“的”字结构出现在名词性成分前面时有三种功能,即(10a)的“领属性”,(10b)的“同一性”,以及(10c)的“说明事物的属性”(引自丁声树等1961;参见刘月华等2001)。

      (10)a.谁的书?我的书。

      b.而且又知道了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c.老师说的那本书我已经买到了。

      “同一性”结构通常称为同位语结构,也就是朱德熙(1984)所说的“同一性向心结构”,最重要的特点是“的”字结构和后面的名词性短语具有相同的真值,可以像例(11)那样用等值“是”字句来描述两者的关系。

      (11)a.(这一)事实是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

      b.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便是(这一)事实。

      “说明事物属性”的是定语,通常还进一步分成限制性的和描述性的两种。“限制性定语具有区别作用”,“因此,当用这类定语修饰某事物时,一定还有其他同类事物存在,说话者认为有必要或者必须加以区别”;而“描写性定语的作用只在于描写”,“说话者所着眼的主要是所描写的事物本身,而不理会是否还有其他同类事物存在”(刘月华等2001:476-477;参见丁声树等1961,Chao 1968)。

      表面上看,这一区别同印欧语中限制性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对立十分相似,但两种情况实际上并不相同。就英语而言,(12a)中的men表示二个大集合,受到限制性从句修饰的men who are working from 6am to 11pm是men的一个子集。(12b)中的men也表示一个集合,在受到非限制性从句修饰后没有改变,仍然还是同一个集合(Biber et al.1999)。文献中所列举的汉语描述性定语,并不具有非限制性定语的这种特点。例(13)中“热情洋溢的”被视为典型的描述性定语(引自刘月华等2001),理由是说话人只关心“他”的这次讲话,并不关心是否还有其他的讲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