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学研究30年(1978-2007)

作 者:

作者简介:
许钧,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 210093); 穆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 510420)。

原文出处:
外国语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30年来,翻译研究在中国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翻译学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学科地位。本文统计了30年来中国内地主要外语研究期刊上发表的翻译研究论文,国内出版机构出版的翻译研究著作,以及全国重要的翻译理论研讨会等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译学所走过的历程作了回顾与梳理,揭示了30年来译学研究所体现的基本特点,并就译学的现状和发展做了简要分析与展望。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9 年 05 期

字号:

      翻译活动历史悠久,对翻译的思考也从未停止过,但严格意义上的翻译研究则是近五十年来的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霍尔姆斯(Holmes)①“翻译研究的名与实”这篇带有宣言性文献的发表,各种翻译研究论著不断推出,翻译研究机构纷纷设立,翻译教学在全球数百所高校陆续展开,翻译学作为一门学科渐渐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近30年来,西方译学界经历了一个翻译理论研究的高潮期。

      在中国,早在1951年,董秋斯先生就在《翻译通讯》上发表了题为“翻译理论建设”的文章,明确提出建立翻译学的主张,详尽论述了研究翻译理论的必要性,标志着我国译学发展史的开端。1984年,董宗杰在《翻译通讯》上发表了“发展翻译学,建立专业队伍”一文,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翻译学的性质与内容进行了简要描述,提出应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置翻译学专业。

      改革开放30年来,翻译学从备受争议不被承认的边缘渐渐走到了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与教学的中心,成为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期间经历了多重困难,其发展浸透了翻译界学人的心血和汗水。为了更好地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我们拟对翻译学所走过的历程作一回顾与梳理,结合有关数据,就这些年来我们在翻译学的学科建设方面到底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我们与西方有何差距,国内翻译学研究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等重要问题做一分析与思考。本文所依据的材料主要包括30年来中国内地主要外语研究期刊上发表的翻译研究论文,国内机构出版的翻译研究著作,以及全国重要的翻译理论研讨会等②。

      一、1978-2007翻译研究论著

      据不完全统计,1978至2007年间国内出版的翻译研究论著情况大致如下(见下页)。

      表1 1978-2007翻译研究论著统计③

      

      

      1978-2007翻译论著按主题分类图

      

      1978-2007翻译论著各年段数量图

      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30年来,国内(包括港澳台地区)共出版翻译研究论著1575部。论著出版量逐年上升,近十年来发展尤为显著。从研究类别上看,翻译教材、散论杂谈类论著出版量稳居各年段首位。英汉翻译技巧、汉语与其他语种互译技巧、商务、科技、医药、旅游等实用文体翻译研究著作颇丰。应用研究总体上一直多于理论研究,但理论研究论著的数量逐年上升,范围不断扩大。纵览30年来国内翻译研究论著,我们可以发现如下具体特征:

      1.引进国外翻译理论的数量及类型增多,呈技巧类—语言学派—全方位引进的趋势

      1978年起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引进的国外翻译研究论著以技巧类为主。此后,奈达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成为国外翻译理论引进及评述的主流。90年代,在掌握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对美国、法国、英国和苏联等国的翻译研究进行了梳理与研究。进入本世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分别引进出版了“国外翻译研究丛书”及“外研社翻译研究文库”,这两套丛书数量大且覆盖面广,呈开放性,不断有新著补充入内,形成了对国外翻译理论系统的全方位引进。

      2.翻译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翻译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显著

      国外翻译理论的全方位引进开阔了国内译学研究者的视野,启迪了研究思维。学者们批判性地接受国外翻译理论,并将其理论视角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中,促进了国内译学纯理论研究的发展。虽然著作中以教材和散论为主的格局并未改变,但突破语言静态对比的局限,从文化角度探讨翻译的论著近十年来有了零的突破,且数量显著上升。此外,以哲学、语言学等研究途径的翻译研究论著也明显增多,成果水平也不断提高。湖北教育出版社的“中华翻译研究丛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译学新论丛书”推出了一些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论著。

      3.翻译史研究近十年来发展迅速

      翻译史研究在所有论著中所占的比例由1978-1982年的3.7%上升到2002-2007年的5.9%,既有历时的纵向研究,又有共时的横向研究;既有断代翻译史的研究,也有个别作家、作家群或某部作品译介的研究;涵盖了从文学翻译史、科技翻译史到口译史等各个门类的翻译史研究,时间跨度由先秦至今,研究方法也由囿于翻译活动内部,罗列翻译作品,着力介绍某位译家生平、翻译实践经历,阐释其翻译主张,点评其贡献,或介绍翻译事件的来龙去脉逐渐过渡到将翻译活动与事件置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注重翻译的缘起、译者的翻译动机及影响制约翻译策略及译作接受的各个因素。近几年来,对文学翻译史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4.翻译教学研究论著近十年取得了零的突破

      虽然国内译学论著一直以应用型研究为主,自1978年起的二十年内,各类翻译教材也层出不穷,但直到1999年才有翻译教学研究论著问世。《中国翻译教学研究》对当时国内翻译教学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此后一年,台湾出版了《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国内陆续出版了《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翻译课程模式研究——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方法》,《口译评估》等翻译教学论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