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语言教学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以至有研究者认为,狭义的应用语言学特指第二语言/外语①教学(桂诗春,1988),也有认为应用语言学仅指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上的应用(刘润清,2002)。具体到语言学理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国际上一向关注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以及相关问题: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二语学习者具有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的语言能力,这已成为共识,那么,究竟什么是人的语言能力?这是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培养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这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研究目标(Skehan,P.,1998)。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界提出研究工作应紧紧围绕“怎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外国学生尽快学好汉语”和“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最好地学习好、掌握好汉语”(陆俭明,1999、2004)。而早在1979年,英籍应用语言学家Prabhu就在印度Bangalore进行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验,实验报告提出的“最有效地促进教学进程”(Prab-hu,N.S.,1982),引起了国际应用语言学界20多年的讨论。缘此,本文对语言能力和国际第二语言教学Can do理念进行探讨。 一 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潜势 (一)语言能力 较早提到语言能力的,是1959年Carroll和Sapon设计现代语言能力测试(Modern Language Aptitude Test)。这是学能考试,包括几部分:语言编码能力;语法意识/语言敏感性;语言学习演绎和概括能力;记忆力。而真正对第二语言教学产生了影响的,是1961年为开发TOEFL在华盛顿举行的会议上,Carroll提出了一个两维的语言模型:一个是语言技能维度,有4个元素是听力理解(auditory comprehension)、口语表达(oral production)、阅读(reading)、写作(writing);另一个是语言成分维度,有4个元素是音位/拼写(phonology/orthography)、形态学(morphology)、句法(syntax)、词汇(lexicon)。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两维模型是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理论框架的,把语言视为一套形式系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都可以被分解,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成分可以被单独描写但又不独立存在,而是被运用在听、说、读、写技能中。基于结构主义体系,第二语言教学培养二语学习者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技能;语言测试依据两维模型设计出双向细目表,一般是横标目分成听、说、读、写,纵标目是广泛分布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点,由此形成4个分测验,分别考查被试操作语言知识的听、说、读、写技能。当时认为语言能力涉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这两个变量(Lado,1961),但问题是:人的语言能力仅仅限于语言技能加语言知识吗?这种分解,其实符合后来研究者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概括(赵世开,1982):注重对语言行为的描写,不注重对语言能力的解释。 1965年,Chomsky提出了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语言行为(performance)这两个概念。众所周知,Saussure作为现代语言学的开创者,贡献之一是区分了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Robins,R.H.,1997)。语言是不受个人支配、为社会成员所共有的内在规则,是语言使用者在社会中学习而获得的、成为自己运用和理解这个语言的基础的词汇、语法、语音系统,而言语是语言的“运用”(execution),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语言现象;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而不是言语活动中有个人因素的行为。Chomsky用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代替了Saussure的语言和言语,语言能力概念与语言概念在内涵上也有区别。Saussure对作为语法形式的句子不同于言语中的话语所进行的分析还不清晰,对日常语言运用中的创造性认识得还不够。Chomsky提出,人具有识别、理解句子的能力,能对语言材料进行归纳,推导出语言规则,并生成合乎规则的句子,因此,人的语言能力是生成语言过程中的能力;语言能力是潜在的,只有在语言行为中才能观察到,语言能力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为不同的语言行为;语言行为是对语言知识的具体运用,是语言能力的表现;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能力,语言学研究中对语言行为的描写并不能揭示语言的本质。Chomsky的语言能力概念显得抽象,而心理语言学也认为:人类的语言能力属于心理品质,是隐态的、抽象的,语言行为才是显态的。 其后,Hymes从社会文化角度研究个人和社团的各种说话方式(1967,1972),认为语言能力是交际双方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这就不限于语法能力而应包括4个因素:语法的正确性,指产生合乎语法的句子的能力;语言的可行性(feasibility),指产生能够被人脑解码的句子的能力;语言的得体性(appropriateness),指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应用正确语言形式的能力;语言应用(performance),指话语被完成的事实。1980年应用语言学杂志(Applied Linguistics)在英国创刊,第一篇是Canale和Swain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论文。C-S模式包括4个方面:语法能力,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是表达或理解语言所必需的知识;社会语言能力,指在社会环境中,语言表达或理解的形式与意义都恰如其分的能力;话语能力,指把语言形式与内容结合的能力;交际策略能力,包括话题的开始、继续、调整、转换、结束等。可见,对语言能力的研究的视野在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