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指示词语音象似性的跨方言考查(下)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丹青,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语言类型学、汉语语法学、汉语方言学,代表性著作有《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和“Identical topics:A more characteristic property of topic prominent languages",liudang@gmail.com(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00732); 陈玉洁,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汉语史研究中心、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杭州 310028)。

原文出处:
当代语言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9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3.2.2 三分统计

      描写者对方言中指示词三分现象的描写并不统一,有近—中—远、更近—近—远、近—远—更远等各种类型,各类描写方式可能在指示绝对距离上存在差异。由于本文所关注的是相对距离之间的语音对立,各类方式可以统一为近—中—远(详见陈玉洁2007:第三章)。我们在进行统计分析时主要仍遵照描写者的描写方式,但如果同一种方言中的次方言存在不同的描写方式,我们把它们统一为一种主要的类型。

      7.晋语三分统计结果如下:

      表8 晋语三分系统统计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1)晋语这三组较近和较远的对比中,声调、元音的开闭和前后都表现出高度相似,即都符合背景原则,是构成最小对比对的框架成分。(2)这三组远近区别都主要依靠辅音。但辅音有在近中对比中是符合响度原则的区别性语音特征。近远和中远对立主要靠辅音的有无作为区别性特征,“NA”的例证最多,并不违背预测。近远对立中“1”栏中分值居第二位,符合响度原则,无违背现象存在,然而中远对立中“-1”栏中分值居第二位,明显违背响度原则。张维佳(2005)认为晋语的三分格局是由相邻地区两分格局的层次叠加造成的。看来,可能是因为不同质成分的混合,所以目前出现了局部违背象似性预测的情况,我们推测随着融合程度的加深和历时的演化,象似性力量有可能将系统调整得更加符合象似性。

      8.关中方言统计结果如下见下页。

      统计结果显示:(1)近远对立中,声调和元音开闭是符合背景原则的框架性成分。元音前后是符合响度原则的区别性语音特征,辅音的有无对立也是远近的区别特征。(2)近和更远的对立,声调、元音的开闭和前后是体现最小对比对的音同成分,符合背景原则,辅音是最小对比对中的对立成分,完全符合响度原则。近和更远的对立,分值非常集中,显示出指示系统内部非常整齐的一致性。(3)远和更远的对立,只有声调基本一致,辅音和元音都表现出较大的区别性。辅音的区别性靠有无对立,元音的区别度靠开闭和前后共同体现,符合闭近开远律,但不符合前近后远律。不过不符合前近后远律的情况从汉语指示词的整体表现来看也并不奇怪(见3.3)。

      表9 关中方言三分系统统计结果

      

      9.赣语更近—近—远三分统计结果如下:

      表10 更近—近—远统计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1)更近和近,更近和远呈现出相同的对立模式,声调趋同,辅音、元音开闭和前后都是区别性语音成分,因此不构成最小对比对。元音的开闭和前后都符合响度原则,但是辅音对比“-1”栏中分值占优势,明显违背响度原则。(2)近—远对立,声调以“同”为主,但分值在四栏中都有分布。辅音符合响度原则,元音开闭在呈现出符合响度原则的区别性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趋同性,元音前后也是区别性语音特征,却明显违背前近后远律。

      10.赣语近-远-更远三分统计结果如下:

      表11 近-远-更远统计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1)近远对立中,声调和元音开闭是符合背景原则的框架成分,辅音是符合响度原则的区别性成分,元音前后也体现了区别性,却是违背响度原则的。同时,声调表现出一定的符合象似性序列的倾向,辅音、元音开闭和前后的有无对立也是重要的区别手段。(2)近和更远的对立,只有元音开闭有趋同倾向,声调、辅音是符合象似性序列的区别性语音成分,但元音前后是明显违背响度原则的。近和更远的对立,不构成最小对比对。(3)远和更远的对立,统计结果显示所有语音成分都是符合背景原则的框架背景式成分。它们的区别,除了靠有无对立之外,还依赖重叠、拉长元音和重读表示更远的距离,也就是说符合重度原则。从语音形式上看,赣语近—远—更远三分的系统中,近和远、远和更远表现出密切关系,但近和更远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这显示更远可能是远近二分之下的次层。

      11.三分随机抽样统计结果如下:

      表12 三分随机抽样统计结果

      

      我们按照相对距离把各种三分类型统一为近—中—远。统计结果显示:(1)近远对比中,声调和元音前后仍是符合背景原则的音同要素,而区别性靠符合响度原则的辅音和元音开闭共同体现。(2)近中对比,声调和元音开闭、前后共同构成了最小对比对的框架成分,符合背景原则,区别性靠符合响度原则的辅音来体现。但同时,元音的开闭和前后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符合响度原则的区别性。(3)中远对比,声调和元音前后体现了指示系统之“同”,但元音前后也表现出明显违背响度原则的倾向性。元音开闭在体现符合响度原则的区别性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相似。辅音情况较为复杂,分值分布较为均衡,无关参项占据最显要的地位,同时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框架作用,也显示出一定的符合响度原则的区别度。(4)总体上看,三分系统的对立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况。尤其在近中和中远对比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辅音对立中“NA”参项占了一定比例,说明一定数量的较远和较近的对立不能构成最小对比对,这提示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即三分系统内各指示词的非同质性,可能有来自于共同语或其他方言的成分,也可能是处于基本距离层次之下的次层(secondary level)分类(见3.2.3),因而语音形式上呈现出独特性。但同时“-1”栏中的分值在大多数项目的比较中都是最低的,占据不重要的地位,说明违背象似性预测的情况仍不常见,从另一角度证明了象似性预测的可信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