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国际化程度(或称可接受程度)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多方面因素紧密相关。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语言对国际经济贸易、政治对话、文化传播以及维护自身国家文化安全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许多国家为了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都非常重视本国语言的推广工作,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 张西平等(2006)对英语、法语、西语、德语等语言的对外推广历程进行了分析[1],这些国家的做法对我国的汉语国际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日本的语言政策介绍方面可资借鉴的资料还比较缺乏,信息也相对比较陈旧①。日本在推进日语国际化方面所做的工作也是长期不懈的,取得的成效非常显著,近年来国际社会以及日本社会变化巨大,日本的语言传播政策也体现出新的面貌。我们有必要了解作为邻国的日本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为我国的语言推广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日本语教育的现状 日本国内使用日语,是“一个相当程度的单语国家,是文化世界中少有的保持语言同质的例证之一”[2],日本有朝鲜人约66万人以上,但仅有约15万人使用朝鲜语,另外还有目前几乎不被使用的爱努语[3],因此日本没有多民族国家那样复杂的语言规划,国内的语言文字政策基本是围绕日语规范化而进行的。 张西平等(2006)认为,推动语言传播的两条根本性措施是专门的语言推广机构和专门的基金。日本在语言推广方面也正采取着这样的措施。日本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国际影响力,加上政府将推广日语作为国策,许多举措得以充分实施,保证了日本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日本将对母语为非日语的人所进行的日语教学称为“日本语教育”,2006年,日本海外有133个国家和地区、计2979820人在13639个学习机构中学习日语,教师人数为44312人。通过广播电视或自学等其他方式的学习者尚未计入其中,估计应达数倍[4]。而日本国内学习日本语的人数也一直呈上升趋势,截至2005年11月,日本国内学习日语的人数为135514人,进行日本语教育的机构有2047所,其中大学有625所,学习者为44858人,其余则在其他教育机构学习[5]。 二、日本的语言推广实施政策 日本语教育很早就展开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1895-1945年之间,日本语被作为服务于帝国主义战争以及殖民统治的工具,日本甚至将日本语定位为大东亚的通用语言,禁止使用除德语、意大利语之外所有印欧语系语言和本地语[2],而强迫人们将日本语作为母语学习。他们开设学校、派遣专职教师、设立专门的推广机构、出版刊物,组织比较严密。当时日本国内也接受了一些来自殖民地的留学生、研修生,但主要为政治服务,这一时期的日本语教育不能算作真正的第二语言教学。 战后的日本语教学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政治、经济上发生的重大变化必将给语言推广政策带来影响。战后的日本语教育可以分作三个阶段[6]:战后至1975年;1975年至1990年《出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简称“入管法”)实施;1990年“入管法”实施以后。日本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提供信息,如国际交流基金会每年都调查海外日本语教育的总体情况,涉及不同地区、不同国别、不同教育阶段及学习目的、教师情况、教学情况等多个方面;而日本文化厅文化部国语科每年都会对国内的日本语教学总体情况进行更新。这些调查和统计情况对日本调整日本语推广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很多措施都是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可以说日本汇聚了官方与民间、团体与个人等多方面力量,在长期的推广教育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日本语推广体系。 本文拟从教学对象、研究机构、师资培养、信息渠道以及日本语教育支持机构等方面的政策和状况分别进行探讨。 (一)针对定居者的政策 20世纪后期,日本增加了不少有着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长期居住者。 1.难民及家族 1976年越南战争结束后,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印度支那难民纷纷涌入他国,由于其他先进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接收政策,迫于国际压力,日本于1979年在亚洲福利教育财团下设置难民事业总部,在姬路、大和成立定居促进中心,在东京品川区成立国际救援中心,为难民进行日本语教育,并培训其适应日本社会的能力。1981年联合国制定《难民条约》后,日本政府遵循要求,继续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这批难民人数达1万人,其家族及二代也陆续前往,形成一个较大的特殊群体。 2.战争遗留孤儿及家族 二战结束时期日本遗留在中国一批孤儿及少数妇女,中国改革开放后他们陆续归国。1984年厚生省成立“中国残留孤儿援护基金会中国归国孤儿安居促进中心”,负责处理相关事务。因归国者并不完全都是孤儿,后改名为“中国归国者安居促进中心”。这一工作直到现在仍在持续,根据厚生劳动省②发布的信息,截至2007年8月,自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已回到日本的孤儿共计2519名,随其回国的家属共计20338人。此外还有从萨哈林、菲律宾归来的孤儿及家属③。这些人都需要进行特别的日本语教育和环境适应训练,以培养其独立的基本生活能力。 3.南美日裔及家族 1985年9月,法、德、英、美、日五大工业国签订“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泡沫经济产生的高汇率促使大量企业把部分工序移到东南亚国家,而日本国内企业空虚,劳动力严重不足。1990年“入管法”修订,实行新的技能实习制度,南美洲的日裔三代以内都可以到日本就业,这一人群的到来为日本补充了劳动力。由于他们的特殊性质,日本称其为“new c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