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新闻党性”的内涵和时代特色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记者

内容提要:

《新形势下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研究》是新华社新闻研究所2009年5月完成的国家课题(05BXW012),是我国目前惟一的关于新闻党性原则问题的专著,45万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组织的评审组对该课题评审认为:这是“一项有启发性和突破性的成果,无论在学术层面还是实际运用层面,都可以说是有价值的,并做出了重要贡献的”。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09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宣部编写的《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一书写道:“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是党维护人民利益的本质要求。”“新闻事业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不能变,党管新闻媒体不能变,党管干部不能变,党管舆论导向不能变。”①

      为了自觉地把党性原则作为“根本原则”,为了自觉做到“四个不能变”,必须明确认识新时期社会主义新闻的党性原则有什么内涵,有什么新的时代特色呢?

      一、“新闻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

      新时期社会主义新闻党性原则是具有阶级性的,是新闻的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在阶级和阶级斗争还存在的社会里,各国各种媒体所发表的新闻,不可能不受一定的阶级、党派、政治集团和利益集团的领导、控制、影响,任何超阶级、超党派、超政治集团和利益集团的媒体是不存在的。

      列宁说:“严格的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斗争的随行物……非党性就是资产阶级思想,党性是社会主义思想。”②这说明,党性是有阶级性的。

      2007年10月修订的《党章》中,坚持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的性质,这也表明,我们的“党性”是有阶级性的。

      1981年6月27日,中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说: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③这一历史估价现在仍然适用。江泽民也“坦率地指出新闻工作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肯定了现阶段仍然具有这种特性。

      “新闻党性”是从“党性”发展而来的。

      2003年9月23日,李长春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就是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④

      阶级性仍是“新闻党性”的一个内涵。当然,不要把阶级性扩大化。

      有人说,“新闻党性”具有阶级性就是“为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私利服务的狭隘偏见”。那是没有搞清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

      要分清社会主义的新闻党性和西方资产阶级新闻的党派性根本不同,不能在所谓“社会公器”上混淆是非。有人简单地问道:难道把社会主义媒体称为“社会私器”这样倒好了?——与“社会公器”正相反——,这是“故意绕弯”,分不清社会主义媒体是为最大多数人服务,而不能对“分化、西化”中国的反华势力“一视同仁”地当“社会公器”,不能为它制造舆论。

      比如:2008年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达赖集团策动的打砸抢烧事件,西方一些政党、政府和西方一些媒体颠倒黑白,移花接木,恶意中伤,这是代表着旧西藏农奴主阶级残余(比西方中世纪的农奴制还要严重)和西方一些妄图“分化中国”的敌对势力,纠合起来,对社会主义祖国要求统一的各阶级、各阶层的一次严重的斗争,这一事实恰是说明了这个问题。

      2009年1月5日,《瞭望》新闻周刊特约撰稿人分别以《平息1989年政治风波20周年》和《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10周年》为题,作了报道,文章中提出:“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发生了一场政治风波。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进行和平演变和意识形态渗透,我国内在思想理论领域和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潮。党内极少数人制造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掀起一场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政治动乱。……中央政治局在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取得了这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的决定性胜利,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关于“六四事件”和“法轮功”的报道,用词准确,观点鲜明,它消除了所谓“翻案”之说的猜测,进一步澄清了社会思想,对于更好地集中精力来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在当前国际国内背景下,这样的报道无疑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针对性也很强。我们在新时期的新闻党性问题上,不能抛弃“阶级性”,在这一点上,不能有糊涂观念。

      有人说,这样做,“新闻党性”指导的新闻报道,是否就是“不客观”、“不能一碗水端平”了呢?

      也不是的。刘少奇说:“新华社的新闻就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和其他通讯社相比,尽管观点不一样,但是新闻报道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这就能在世界上建立威信。”⑤这里说的,我们新闻只要做到了上述的四点,就可以取得世界人民的信任。在“新闻党性”原则指导下,我们新闻是能够做到上述这些的,像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对非洲的报道,对世界事务的报道,还有许多突发事件的报道,等等,我们新闻的“公正、公平、客观”是西方主流媒体所不能比拟的。社会主义“新闻党性”指导的新闻报道,在当今世界上属于最公平、公正的、最客观的,是“一碗水端平”的,只要听听发展中国家的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新闻党性和资产阶级党派性的两种报道表现进行对比,然后得出的亲身感受,就可以清楚知道了。(有些事实,本身就是“一碗水端平”,而有些事实本身是有倾向性的,你若要把本来有倾向的,写成“一碗水端平”,那不也是错的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