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私人性与公共性之间:博客传播的伦理冲突及秩序建构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献举,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讲师,广东 广州 510320

原文出处:
学术论坛

内容提要:

博客传播兼具私人性与公共性。博客私人领域的公共化打破了精英主宰话语权的局面,使社会话语权得以重构;另外,博客公共领域的私人化发展使博客传播的伦理冲突问题凸显。因此,根据博客传播的特点,博客传播主体应通过伦理自律来建构兼顾自由与责任的博客传播秩序。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09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9)06-0168-05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博客正从精英走向大众。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9年1月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8年底,在中国2.98亿网民中,拥有博客的网民比例达到54.3%,用户规模为1.62亿人。博客传播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作为一种“零进入壁垒”的个人出版方式,博客的迅速普及,打破了长期以来政治话语与精英话语的垄断,普通民众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实现了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然而,由于博客传播具有个人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这使得博客传播中的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矛盾凸显,由此造成的伦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建构博客传播的伦理秩序的要求也日益迫切。

      一、私人领域的公共化:博客传播中的话语权重构

      博客作为新兴起的网络传播和交流工具,具有很强的个人信息发布和传播功能。与传统媒体不同,博客传播中每个作者都是传播者,把关人角色不复存在;它也与BBS和聊天室的七嘴八舌不同,博客内容是由博客作者自己掌握,读者可以发表评论但不喧宾夺主。从这个意义上说,博客是博客作者自己的家园,属于他们的“私人领域”。关于“私人领域”的内涵,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主要从政治学的角度谈了她的看法。她认为,私人领域是作为人的政治存在的准备性条件和必需手段而存在的。它包括的范围相当广泛,从内在的思绪、感情、道德的良知,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家庭的伦理,以及经济的生产和消费、市场机制、工艺创造的场所、企业的运营等等都属于私人领域。

      (一)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博客传播具有私人性

      1.传播媒介的私人性。博客是一种“自媒体”,任何粗通网络知识的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博客。就传统媒体而言,不论中国还是西方,媒体都受到科层组织的制约,隶属于国家、政党或商业集团,传播过程受政府、政党或利益集团的影响。和传统媒体相比,博客是真正的私人媒体,在博客传播中,博客作者从过去单纯的受众变成了传播的主体。

      2.传播内容的私人性。就目前来看,在私人博客上,知识、信息、观念的陈布与交流往往不是其主要目的,博客的主要内容是个人的生活表象及其所携带的日常化情感,这与博客的自述式表述方式有关。私人情感表述是大多数私人博客写作的驱动力,因此,大量散漫、不可同质化的私人情感,构成了博客界面上一道鲜明的风景线。这种自我书写的感情表露促进了博客作者个体化、私人化身份的建构,并成为后现代传媒特征的一个重要表征。

      默克罗比认为,在后现代主义社会,个体的身份形式不再是单纯围绕着工作、阶级和社团来建构起来的,而是围绕着其他一些具有浓厚的文化意义的“星座”而建构起来的,它们包括身体、性别、种族、时尚、图像甚至亚文化等[1](P10)。虽然抽象的群体性归属依然会存在,但在后现代语境中,个体差异不是主要限于类别上的划分,而是表现为个体的单一性、碎片性、流动性等状态。可以说,博客传播最为强烈地映现出了这一特征。如博客传播是以单一的个人为基点的,个人性是博客传播过程中一切汇聚的一个中心,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其语言是自我指涉性的,日志逐日单独成篇,以一些分散的事为关涉对象。因此,不论是在内容还是表现的形式上,博客传播都体现了鲜明的私人性。

      (二)博客不是单纯的私人领域,它是公共化的传播平台

      博客毕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私人日记,从传播内容的公开性来看,它具有大众传播的特点,私人性内容一旦公开传播出去,便进入公众视野,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另一方面,博客传播的内容还有一部分属于公共信息,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博客已不是单纯的私人领域,它是公共化的传播平台。这种私人领域的公共化使过去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方式中的原生性、自然性的私人话语由隐性状态进入公共表达空间,社会的话语权得以重构。其主要表现为:

      1.博客传播打破了精英垄断话语权的格局,普通人物有了话语权。由于受地位和身份的限制,加之技术条件的制约,传统社会的话语权为社会精英掌控,普通人没有话语权。长期以来,在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旗号下,少数精英人物行使着话语权,私人话语在中国传统的符号空间中备受贬抑。博客作为一个“零成本、零技术、零时差、零许可、零编辑”的个人出版方式,使得人人都可以借此无障碍地设置自己的话语生产与发布平台,进行话语的表达与传播。

      2.博客传播打破了话语表达中的权力限制,促进了话语的多样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传媒以高度集中的方式被组织化了,“把关人”机制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私人性话语几乎被完全取消。传媒的国家化使社会话语表现为统一性。改革开放以来,个人性获得了再次肯定,传媒样式的多样化为话语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但由于仍然受控于一定的组织模式,加上这些传媒的传播是点对面式的,话语权仍然为少数人所有,私人话语无法进入公共传播媒介上。而博客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形式彻底摆脱了传统的信息控制模式,话语表达中的权力限制被打破,各个阶层的话语得以传播,话语的统一不再可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