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09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网络生态40年:立克里德的预言及互联网之趋“老”

      黄鸣奋(厦门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8.6.39~43

      立克里德1968年关于网络生态的预言正在变为现实,作为新媒体的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媒体格局,而且影响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甚至转变了人们有关自身的观念。在考察网络生态时,必须注意到它所包含的文化与反文化的矛盾,正视互联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理解互联网趋“老”的必然性。趋“老”的含义之一,是指互联网在网络生态中所占地位的变化,即从相对新的媒体转变为相对旧的媒体,表现在产业链、用户群、媒体声威、主导价值取向、管理方式、社会印象等方面。“老”不仅是积以时日,而且是日益成熟。与时光相伴的“老”不可避免,问题在于这种过程性变化是进入化境,还是导致衰朽。我们的任务不是否认互联网趋“老” 的事实,而是努力使这种变化有利于网络生态、媒体生态以至于整个人文生态的建设。为此,要提倡老实诚恳地办网、上网,以增进网络公信力;老练周到地应对信息“洪水”,以增进网络净化力;老成持重地处理各种矛盾,以增进网络亲和力。由于互联网趋“老”的缘故,新的变革契机很可能即将到来。新媒体艺术既顺应新媒体发展壮大的历史要求,又对于新媒体本身起着激浊扬清的净化作用。它同样面临新的选择、新的机遇。

      现阶段中国网民典型特征研究

      彭兰(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6.48~56

      中国内地网民在现阶段表现出来的一些典型特征,不仅影响到互联网的发展轨迹,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的复杂进程。中国内地网民在现阶段的典型特点主要表现为:需求方面是环境认知需求凸显,自由表达与社会参与需求强烈,边缘性需求增加。行为文化方面是“解构性”行为容易产生轰动效应,暴力行为易被激发,群体感染性强。思维方面是质疑成为一些网民思维的基调,一些网民易被简单化思维主导。价值取向方面是道德上的双重性,文化上的叛逆性,政治上的激进性。中国网民这些特征,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因为网络改变了他们,一切都是基于深刻的现实原因。文化传统、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等是网民心理需求产生的根本土壤,网络的互动空间只是为这种需求的满足提供了某种有别于传统世界的环境,这种环境会对网民的行为产生放大、催化、聚变等各种效果。同时,应该认识到,分析中国网民的各种特征,并不是为了对其对错做出简单的判断,而是试图分析中国社会的文化和政治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等对人的影响,以及网络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说,并不仅仅是一种网络传播方面的研究,而是研究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角度。

      手机传播中的时空重塑——2000年以来国外学者关于手机与时空关系研究述论

      季念(英国拉夫堡大学)/《文艺研究》,2008.12.62~72

      手机作为一种传播工具重塑了时间与空间。手机传播的移动性等特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微观协调作用使人们从固定的时空互动环境中解放出来,通过传播的流动不断重建时空架构;手机传播扩展了在网络社会中重建的流动空间以及无时间之时间,加剧了空间与物理意义上的地点的分离,使其随传播互动的变化而重构,时间则更为暂时化、瞬间化、无序化;手机传播加深了人们身体与精神所处空间的分离——在场的缺场以及缺场的在场,在对共享同一地点社交构成妨碍的同时也对远距离的亲密关系进行维护,从本质上强化了人们随时随地在两种并行时空之间切换的可能性;手机传播加剧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两者之间的交汇混合,但后者进入前者的方式更具有侵略性;手机传播也将原本无意义的中间时间与中间空间转化为有助于人们构建或增强自身人际关系的社会情境。

      迷思与坚守——反思新闻客观性

      吴飞(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5.25~32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新闻业最重要的职业理想之一,但因为存在认识论基础和操作实践的双重困境,是以新闻客观性一直以来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建构主义认为新闻不过是一种社会建构的产物;而实践中又因为新闻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偏见的干扰,而难守客观性。但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方式呈现事实真相之时,对客观性保持必要的尊重并努力付诸实践仍然是最好的选择。

      论含指项中的意义移植

      隋岩(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界》,2008.7.47~52

      含指项是戳穿传播诡计的关键之一,遗憾的是巴尔特等符号学家未能对此作明确深入的阐释。正是借助含指项,意义才得以移植,世界才得以言说。所谓含指项,就是含蓄意指的能指可以是多个符号共同构成,这样的含蓄意指的能指被称作含指项。在含指项中,某一个直接意指(EIRCI)基础上实现的含蓄意指的所指,被移植到含指项中另一个直接意指的能指上,促成了新的含蓄意指组合的产生,实现了意义的移植。传播的诡计正在于把含指项中一个符号的意义移植到两个符号身上,由此新的言说发生了。含指项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意义移植的现象也就随时发生着。可见,含指项是揭示意义产生机制、戳穿传播诡计的关键之一,如果不揭示意义移植问题,含指项组合的研究就会打折扣,或者说,含指项组合的研究意义在于意义移植机制的揭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