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427(2009)05-0017-9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为国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教育事业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感的政府都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有效利用教育的正外部性增进公众利益,创造公共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已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宏伟规划。而欲科学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就必须首先建立全国性的测评体系,以准确描绘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为制定长远的人力资源战略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培育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提供动态反馈。 随着各国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大规模教育评价日益受到关注,高质量的国民教育成为国家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在我国,如何开展科学的大规模教育评价,为促进教育质量提高提供保障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关注国际大规模教育评价理念、技术、手段、结果及其发展动向,并通过实践,深入学习和熟知国际知名大规模教育评价项目的流程体系,掌握国际领先的大规模教育评价设计理念和操作方法,为我所用,无疑将大大推动我国在大规模教育评价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教育部考试中心从2006年开始成功实施了学生能力国际评价PISA中国试测研究项目,目的就是通过实践,掌握、借鉴PISA先进的评价理念、理论、技术,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大规模教育评价标准、手段、技术和方法体系;促进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此以学生能力国际评价PISA对学生素养的评价、PISA对教育公平的评价、PISA在中国试测研究的实践和思考,分析和解读大规模教育评价的框架、手段和指标体系,以期对我国大规模教育评价改革有所启示和借鉴。 1 学生能力国际评价PISA 学生能力国际评价(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于1997年发起的为OECD成员国协作监控教育成效的评价项目。 PISA应用现代教育测量理论测试发达国家和地区义务教育结束阶段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领域的发展水平,配套调查问卷进而评价各参与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成效,进行国际比较,超越了传统测试手段的局限性,是世界上颇具影响的国际教育评价项目之一。PISA在2000年首次开始评价,每三年一次,以评价年命名。PISA2000有43个国家和地区参与,PISA2003有41个国家和地区参与,PISA2006有57个国家和地区参与,PISA2009有68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为了保证评价的效度和信度,由来自各参与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决定评价的范围、本质、学生背景信息收集等,评价材料也考虑到不同的文化和语言,其翻译、取样和资料收集过程都采取了严格的质量监控机制,并通过实施大规模实地预试等各种手段,将测试在各个国家正式实施中可能存在的误差降到最小。 OECD/PISA研究的目的是形成一套指标体系,用来说明为了把15岁的学生培养成为积极的、善于思考的、有智慧的公民,从他们运用科学、数学、阅读技能的角度看,各个国家的教育成效如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PISA创立了科学、数学、阅读评价量表,评价的焦点是确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水平。PISA的评价是前瞻性的,测量的是15岁青少年对于迎接现今高科技和知识社会的挑战的准备情况。PISA关注年轻人运用知识技能处理现实生活的挑战能力,而不仅仅是考查他们对学校特定课程的掌握程度。 PISA已建立起常规的、可靠的,与政策相关的学生成就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家教育体制的质量、公正性和效率进行评价。PISA评价关注四个子目标的实现:学习成果的质量、学习成果的等价性和学习机会的均等性、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以及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通过对比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教育系统的成就表现,总结已有政策的经验,改善教育体制,并基于PISA提供的指标更好地评价和监控教育体制的效力与发展。 最新的PISA2006结果报告显示,日本与芬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韩国,不仅取得了较高的成绩,而且对学生提供了均衡的学习机会,即来自各种社会经济地位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实现他们的潜力,学生们也能利用这些机会。这些结果为那些在教育方面做得不够好的国家或地区敲响了一记警钟。可见在全球范围内,不论是在北美的加拿大、欧洲的芬兰,大洋洲的澳大利亚,还是在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卓越教育是一个能够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