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衰弹指间

——美国30年代大萧条起因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和声,副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200235

原文出处:
史林

内容提要:

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美国经济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剧变。有关大萧条的起因一直是美国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从比较注重表面现象的股市崩盘论到货币政策失误论以及需求不足论,美国学者对于大萧条起因的研究也经历了由浅到深的过程。大萧条的教训让人们达成一点共识,对于稳定经济和金融系统以及帮助人民渡过经济难关,政府的决策至关重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9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873(2009)02—0146—09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史称“兴隆的20年代”。然而盛极则衰,谁也不曾料到30年代美国陷入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萧条。有关大萧条的起因一直是美国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认为是全球经济危机导致了萧条,也有人将其归咎于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盘,有人认为萧条的原因是美国消费支出的下降,也有人怪罪美国政府的政策失误。有意思的是,在2004年3月,伯南克在华盛顿·李大学作专题报告,探讨大萧条的起因。时隔四年,一场金融风暴将这位现任美国联邦储备署主席推到旋涡的中心。诚如伯南克所言:“大萧条原因何在?这是一个难题,但找出答案却十分重要,因为我们想从以往的经济政策实施情况中汲取正确的教训。解开大萧条这个谜团,对经济学本身也至关重要,它将使我们对经济运作有更深的理解。”①80年过去了,人们究竟学到了点什么?历史的教训有没有用?历史会不会重演?人类为何难以挣脱盛衰交替的怪圈,重温这段历史,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一 繁荣下的隐忧

      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1918年美国国民收入总额较1914年增长将近一倍。战前美国欠欧洲债务45亿美元,战后美国一跃成为拥有100亿美元的债权国。一些企业大发战争财,1914年杜邦公司年收益仅2000多万美元,到1918年达3亿多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利润也比战前增长了近10倍。在20世纪20年代,哈定和柯立芝政府的放任政策进一步促进了美国经济的繁荣。②工业发展尤其迅速,从1919年到1929年,制造业和采矿业有上千个企业进行重组,4000多家公司进行了合并,出现了许多控股公司和大企业,生产成倍增长。10年左右,国民生产总产值翻了将近一番,银行存款逐年增加,就业人数持续上升,对外贸易年年顺差,资本输出大幅度增长,政府加大在文教卫生方面的开支。1928年美国政府教育开支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人均寿命也大为延长。

      美国工人的收入大大增加,工资为全世界最高。电力的广泛应用和流水线在制造业的普及使生产效率得到提升,这就意味着美国可以用更少的时间,挣更多的金钱。在19世纪末,美国钢铁工人要求将工作时间从12小时降为10小时。资本家拼命反对,用血腥的手段镇压工人运动。到20世纪20年代,钢铁厂普遍实行8小时工作制。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在1926年率先实行一周5天工作制。各行各业从业者的收入和福利待遇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工厂老板“建造了干净整洁、光线充足的厂房,引进防止伤亡事故的设备,开设配有营养专家的自助餐馆,组织企业的合唱团和棒球队等。”③工会的作用似乎已经变得微不足道。

      经济繁荣世所共睹,但贫富分化也是不争的事实。统计资料表明,在1929年美国百分之二的人拥有全国五分之三的财富。美国2.75万户最富有的家庭所拥有的钱财等于1200万户家庭的总和。大富豪财政部长梅隆和汽车大王福特的所得税就高达数百万美元,而一个矿工一周的工资仅10美元。按当时的标准月收入低于1500美元就难以维持体面的生活,而全国有近半数的家庭年收入低于1500美元,生活相当拮据。一年人均购置一套新衣,有一半的城市居民家里没有电灯,仅十分之一的市区居民有电冰箱。④一方面是机械化的流水线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另一方面广大群众却因收入有限,缺乏足够的购买力来消化这些产品,这就导致了产品积压,为后来的经济危机埋下了伏笔。

      农业的问题更为严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农民扩大了生产,西部的开发加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提高,使农产品产量大大增加。扩大生产和机械化的设备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但1920年大宗农产品如麦子、玉米的价格却下降了50%。因为战后世界各国均大力发展农业,世界耕地总面积迅速扩大,国际市场对美国农产品的需求缩减。人造纤维的发明使棉花的价格一再下挫,从每磅0.18降到0.05美元。整个20年代,美国农业基本上处于萧条状态,农业机械化使产量大增,但对农产品的需求却没有相应增长,农民一再向政府发出诉求,国会也通过一些补贴农产品价格的提案,但这些提案最终无不遭到柯立芝总统否决,他冷冷地说:“种地向来难挣钱,我们又有啥办法。”⑤

      劳动人民难以靠双手致富,投机活动却甚嚣尘上,向世人演绎着一夜暴富的活剧。信贷机制使蚂蚁成为笨蛋,使蚱蜢变成英雄。经济的繁荣大大刺激了人们迅速致富的欲望,消费的方式显示着人们的身份地位。买不起可以分期付款,且把未来的收入变成眼前的享受。信贷十分方便,人们再也不愿视勤劳节俭为美德,欲壑难填便大搞投机活动。

      房地产被炒得火热,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充斥在报纸上的各类房地产广告竟然多达好几百页。房地产的价格一涨再涨,捷足先登者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房地产投机,银行推波助澜,贷款极为方便,投机者想借多少便能借到多少,大部分交易采取定金收据形式,只要付房产价值的部分现金即可成交。随着房价的暴涨,这些定金收据也成为人们炒卖的对象。但盛极必衰,到20年代末,房地产投资开始走下坡路,建筑合同开始大量减少,住宅建设的投资额大幅下降,对拉动经济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建筑业率先露出疲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