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中国参加早期世界博览会的历史研究

——以中国旧海关出版物为中心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松弟,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上海 200433

原文出处:
史林

内容提要:

本文依据中国旧海关出版物中历次参加世博会的展品目录,探讨晚清中国政府参加世博会的次数、世博会的名称、中国展品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的介绍,并澄清了某些不确切的说法。研究表明,1873年至1905年中国政府至少参加了11次世博会,其中参加注册类世博会是8次,而不是近年所说的6次。本文简要分析了旧海关在中国参加世博会中的作用,指出参加世博会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9 年 05 期

字号:

      [中国分类号]F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873(2009)02-0042-10

      我国经过半个世纪的沉寂之后,1982年重返世界博览会大家庭,2003年申办世博会成功,2010年将首次在自己国土上举办世博会。但就中国参加世界博览会来说,早在19世纪中叶,在向世界打开大门不久,中国便参加了在欧洲举办的世博会。国内外学者有关中国海关史或世博会的论著,①近年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领导机构主办的展览及其官方网络上的文章,②都提到了中国参加早期世博会的历史。上海图书馆编的《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③以及刚刚出版的詹庆华的著作《全球化视野:中国海关洋员与中西文化传播(1854-1950年)》④,对此有较多的论述。然而,在涉及中国世博会的史实上,有的着墨不多,而有所涉及的论著也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说法。

      笔者近几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访问时,阅读了该校图书馆收藏的1949年以前由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出版的内部出版物,其中的一些报告全面反映了清朝后期参加世博会的历史情况。另外,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历史系“中国海关”研究项目组(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Project)的网页(http://www.bristol.ac.uk/history/customs/customsbibliographies/)上,也提供了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目录。本文拟利用旧海关报告中的资料,对中国早期参加世博会的历史进行探讨,考订相关的史实,展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也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略尽绵薄之力。

      一 海关总税务司署与中国早期参加世博会

      由于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来自中国旧海关的报告,因此首先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与中国早期加入世博会有什么关系?

      在近代中国(1840-1949年)的历史进程中,海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近代的海关,是中国政府在外国的压力下,由西方人按照西方的制度创立的。全国海关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的负责人总税务司一职长期由外国人担任,总税务司署和各地海关的关员大多是外国人。近代海关除了管理对外贸易、负责征税与缉私等海关的基本职能之外,还负责各地的航船停泊、引水、沿海灯塔和航标的设置与保养、航道疏浚、气象观测、疾病检疫等工作。此外,还承担试办中国最早的邮政通讯业务、在全国范围开办邮政官局、处理准领事业务,以及华工出国、清偿对外赔款等事务。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与各国的往来主要限于与日本、朝鲜等近邻和东南亚的国家与地区。这些国家长期以来经济文化落后于中国,被看作是以中国为师并臣服于中国的藩属国家,中国则以天朝上国自居,接受各国的朝贡和臣服。1842年五口通商之后,如何学会与欧美列强打交道,如何掌握国际通行的原则处理全新的外交事务,便成为清政府和各地大员的当务之急。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这一清政府中由洋人掌管的唯一一个现代化的机构,便成了协助处理外交事务的重要部门。因此,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也参与各种外交与洋务活动,如改造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协助使节出访、在中国设立外国使领馆,乃至经办新式海军、购买外国军火等等。这些活动或由总税务司署提出,经总理衙门首肯,或由总理衙门委托总税务司署承办。中国早期参加世博会同样如此。1866年,总理衙门首次接到参加世博会的邀请,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民间又不熟悉,各方热情并不高。到了1872年再次接到参加第二年的维也纳世博会的邀请时,总理衙门便授权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予以妥善处理。在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的安排下,1873年中国首次参加了世博会。由于清朝缺乏有经验的人员,而海关对各种商品的情况比较熟悉,便于征集商品,又承担过参加世博会的相关事宜,此后中国参加历次世博会,都由总理衙门委托海关总税务司署出面承办。⑤1906年清朝接受商部头等顾问张謇的建议,由官方和民间联合自行参加当年的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这才改变了由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承办世博会的状况。⑥

      为了顺利完成各项海关业务,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从1860年开始,按照西方的管理和统计理念,建立起一套严格的自下而上的申报制度,中央将各地申报的情况予以汇总、整理和出版。这些出版品的绝大部分都用英文书写,主要发给海关工作人员阅读,另有一些免费赠送各国驻华使领馆、中国的公共机构和新闻出版部门,以及欧美各国的外交部、商务部、统计局、图书馆等机构。仅1890年,在东方各国便送了各类报告1150份,欧美地区则送了273份。还有少量出版物在全世界若干个城市的书店公开销售发行。此外,另有年度贸易报告等少数出版品,以《通商各国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为名译为中文出版,以送总理衙门及海关所在的地方政府。由于赠送和发行的面广、数量多,海关出版物在中国和国外产生较大的影响,成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⑦

      旧海关出版物的绝大多数都用英文出版,由于书写语言以及不便查阅等方面的原因,国内外学者对其利用不多。在170册的《中国旧海关史料》⑧出版之后这一情况得到改变,但对其他资料的利用,仍然相当有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