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物价研究概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丁邦友,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广东 广州 510006

原文出处:
中国史研究动态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9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秦汉史研究中,物价问题很早就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南宋时期的王楙是较早关注秦汉物价问题的学者,他在《野客丛书》卷三中依据文献资料,对汉代的酒价、田亩价、米价、金价进行了探讨。清代学者王鸣盛也注意到汉代的米价问题(《十七史商榷》卷十二)。

      20世纪以来,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秦汉时期的物价情况。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 物价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秦汉物价史的资料相当贫乏,既不全面,也不系统,大多记载的是特殊时期的物价,并且存在着文学化的倾向。因此,秦汉物价研究中的首要工作就是挖掘、整理和研究史料。

      瞿兑之在《汉代风俗制度史》(北平广业书社,1928年)一书中,将文献中有关西汉一代的物价史料汇集起来,列举了食粮、金、银等11类商品的价格情况。次年,又发表《西汉物价考》(《燕京学报》第五期,1929年)一文,增补了一些资料。接着,陈啸江撰《西汉的通货单位和物价》(《中山大学文学史研究所月刊》二卷二期,1933年;收入氏著《西汉社会经济研究》,新生命书局,1936年),马非百撰《秦汉时期经济史资料(二)——商业》(《食货》二卷十期,1935年),瞿宣颖著《中国社会史料丛钞·甲集》(商务印书馆,1937年),均对文献所载的秦汉物价资料作了进一步梳理,他们的工作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以历史文献为中心。第二,相对集中于西汉一代。第三,主要讨论粮价。

      居延汉简的发现,使汉代物价史的研究资料大大丰富。劳榦发表了《汉简中的河西经济生活》(《史语所集刊》第十一本,1934年)一文,对居延汉简所涉及的西汉中晚期的物价资料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研究。而后,陈直《汉代的米谷价及内郡边郡物价情况》(载《两汉经济史料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居延的物价》(载《居延汉简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进一步考察了居延汉简所记录的物价,并以之与内地的物价相比较。此后,朱楠《汉简中之河西物价资料》(台北《简牍学报》第五期《劳贞一先生七秩荣庆论文集》,1977年1月)进一步对河西汉简中的物价资料做了整理。徐扬杰《汉简中所见物价考释》(《中华文史论丛》1981年第3期)也专门就汉简所记的汉代物价做了考释。

      1955年,日本学者宇都宫清吉《汉代社会经济史研究》(东京弘文堂)对《史记·货殖列传》涉及的汉代物价作了探讨。1956年,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撰《史记货殖传物价考证》(《京都大学五十周年纪念论集——京都大学文学部研究纪要第四》,1956年),再次探讨《史记·货殖列传》中的物价问题。1983年,陈连庆又撰文《〈史记·货殖列传〉所记的西汉物价》(东北师大历史系中古史教研室编《中国古代经济史论丛》,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讨论《史记·货殖列传》所载物价,认为其所载的是平时的物价,其时代属于景帝后期、武帝前期。

      1985年,谢桂华、周年昌发表了《秦汉物价资料辑录》(《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资料》第一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收录了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的物价资料,分别集中了10大类100多个小类的商品价格资料,是20世纪80年代最为齐备的秦汉物价资料集。1987年,陈连庆《〈轻重〉等篇所见的物价及其时代》(《管子学刊》1987年第2期)对《管子·轻重篇》中的物价资料进行了研究,认为《轻重》诸篇所载物价的时代为西汉时期。1988年,陈绍棣编撰了《秦汉货币考古资料辑录》(《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资料》第二辑,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在“秦、汉货币的使用”部分收录了大量的秦汉物价资料。

      1994年,宋杰出版了《〈九章算术〉汉代社会经济》(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下引宋说,若无另注,俱出此书)一书,其中的第六部分是专门讨论秦汉物价的。作者将《九章算术》所记载的27种商品的68个物价数字分别进行了考证,深入挖掘了《九章算术》物价资料的内涵。同年,罗庆康《〈居延新简〉所记的西汉物价研究》(《安徽史学》1994年第2期)对居延新简涉及的西汉物价进行了专门的研究。1998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王仲荦的遗著《金泥玉屑丛考》,该书卷一至卷三对战国至秦汉的物价资料做了全面考证,也是秦汉物价史研究的不可或缺的资料。

      张家山汉简中包含有不少战国秦汉物价史料,叶玉英《论张家山汉简〈算数书〉的经济史料价值》(《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1期)探讨了张家山汉简《算数书》中的物价史料。

      二 关于各类商品(产品)价格的探讨

      (1)粮食价格。粮食价格是市场价格的中心,有关秦汉粮价的史料又相对丰富,因此,在秦汉物价的研究中,粮价一直是一个中心话题。

      秦代的粮价记录很少。尹振环《粮价暴涨对秦帝国的影响》(台北《历史月刊》1994年第3期)结合文献及云梦秦简资料,认为秦统一前官定的粮价为每石30钱;到公元前216年(始皇三十一年),米价涨到每石1600钱;至秦亡汉兴之际,粮价涨到米石万钱。这直接加速了秦王朝的垮台。日本学者堀毅《秦汉物价考》(载《秦汉法制史论考》,法律出版社,1988年)认为,《九章算术》所记载的物价属于战国至秦朝时期,从公元前四百年左右直到秦始皇时代,原则上粟价1石二三十钱是一直继续下来的。陈连庆《〈史记·货殖列传〉所记的西汉物价》认为战国至汉初的粮价,约在一石(斛)30钱之谱。钱剑夫《秦汉货币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据云梦秦简的有关资料,认为每石30钱应是秦代最低的米价。林甘泉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下文简称《经济卷》)认为一石30钱大概是秦朝初年的一般粮价。于琨奇《秦汉粟价与更赋考》(《扬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认为秦代的官定粟价为每石30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