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与东亚的多国体系及贸易世界

作 者:

作者简介:
贾志扬,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历史系 教授

原文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9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宋代和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相比,更多地被描述成一个军事上积弱不振、外交上蒙羞连连的时代,但它同时也拥有丰富卓越的文化成果、叹为观止的思想成就、不断创新的制度体系、充满活力的经济以及生机勃勃的都市文化。本文旨在揭示宋代中国在10至13世纪东亚世界中的地位。历史学家们已经普遍注意到海外贸易对于宋朝具有特殊意义。笔者则在此试图强调此重要性的背景,认为在此时期内,东亚的国际环境集中体现为各国彼此竞争以及相互间繁荣的海运贸易。这样一个政治上分立的东亚世界导致海外贸易成为宋代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进一步认为此多国体系其实是相当稳定的,最后是蒙古的崛起和入侵这样一个历史上的突发事件才终止了这样的国际秩序。

      本文的论述重点是宋史研究中的三种诠释架构。其一是“唐宋变革论”,对于理解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变迁而言,这是一个已经被广泛接受的学说;再一个值得重视的是9世纪后期到13世纪之间的东亚多国体系模式;最后则是此时期中覆盖了整个亚洲海域的跨国海洋贸易系统。在下文中,笔者将逐一介绍此三种研究架构,并且讨论当今学者对于它们的应用,它们之间的彼此联系,以及我们如何从宏观角度来审视它们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三种历史模式

      史乐民(Paul Smith)在他关于宋代四川茶业及茶马贸易一书的导言中谈到:

      自从二十世纪初期内藤虎次郎(湖南)以来,历史学家开始认为晚唐到宋代是一个关系到中国近世形成的关键变迁时期。特别是九世纪以来,木版印刷术的普及为我们保存了相对丰富且详尽的史料。从此,一代代的宋史学家利用这些资料发现这一中世纪变革对于中华帝国的社会、思想和经济生活的种种深刻影响。②

      笔者在此处引述史乐民的原话,并非因其表达出新的观点,而是因为它把中古史学家们的一个共识合宜地表达出来。大家普遍认为此唐宋变革期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变迁有着重要意义。而此变革在很大程度上萌生于8世纪“安史之乱”之后的动荡时局。②

      当然,史学家们对“唐宋变革论”具有共识并不代表没有争论存在。特别是关于两宋期间的社会和政治变化,学者们仍然有不同的看法。不过,笔者这里强调的是“唐宋变革论”的经济层面,这也是最没有争议的部分。受日本学者特别是斯波义信的影响,史学家们大都认为唐代后期两税法的实行导致土地私有化,随后南方农业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的限制逐渐减少,各地都市的兴起带来商业繁荣,一些学者认为这已经是“商业革命”了。③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验证了此模型中的一些元素,比如从北宋到南宋精英社会的变迁,又如不同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它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挑战这一模式。

      我们随后会重新讨论唐宋变革论及其相关的许多影响。不过,在此之前,笔者先介绍另外两种研究架构。对于中国和日本学者而言,从多国并存的角度来研究10到13世纪的东亚历史并非新论,而西方史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则截然不同。起初,几位欧洲史学家对于征服王朝进行开创性研究,例如艾伯华(Wolfram Eberhard)的《征服者与统治者》(Conquerors and Rulers),魏复古(Karl Wittfogel)和冯家昇合著的《中国社会史:辽代》,以及傅海波(Herbert Franke)的一系列文章。④近年来,莫里斯·罗萨比(Morris Rossabi)编辑的《势均力敌下的中国》(China Among Equals)、牟复礼(F.W.Mote)的权威之作《帝制中国》(Imperial China)以及孔华润(Warren I.Cohen)的《以东亚为中心》(East Asia at the Center)都显示出一个引人注目的东亚世界、一个不被中国(或者汉人)统治的东亚世界。⑤在这个多国秩序体系中著名的政权有契丹人的辽国(907年建立)、党项人的西夏(1032年建立)以及女真人的金国(1115年建立)。不过,我们也不要忽略越南的丁朝(968),中国西南部的南诏国,甚至936年在朝鲜半岛建立的高丽王朝。几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史学家一直责备宋代军事积弱、重文轻武的政策。但是以前的汉朝和唐朝都没有在周围面对过这样一些发展成熟强大的政权。宋朝对朝贡系统的原则和象征性采取了实用主义的妥协政策。这样虽蒙受羞辱,但在此前所未有的国际形势下,它也是一种成功求生的战略手段。

      很久以来,学者们在研究中就认识到从8、9世纪到14世纪的亚洲海洋贸易具有一些独特的地方。⑥后来,世界史的学者认识到它在世界史中的重要地位。珍妮·阿布—卢格霍德(Janet Abu-Lughod)在她的《在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间的世界体系》一书中就主张13世纪的欧亚世界包含着一个巨大的贸易系统。当然,它是分区域的,一共包括了七个地区性的子系统,比如海运连接的东亚、东南亚、西南亚等等,可是它们之间发达的远距离贸易使得整个地区可以被称为“世界体系”。再者,她认为这个经济体系中最主要的发动机就是中国,因为中国既是陶瓷等大宗热销商品的出口者,也是东南亚和南亚生产的燃香、香料的主要消费者。⑦与此同时,占城、三佛齐、古里、巴格达和开罗也都是繁荣的商业中心,并且为这个经济体系增添活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