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城市知识阶层收入状况初探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明伟,历史学博士,北京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副教授。(北京 100044)

原文出处:
安徽史学

内容提要:

20世纪初期,中国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公务员、编辑、记者、教师、医生、职员、经理、工程技术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型的知识群体,作为社会雇员阶层,他们的劳动报酬决定着他们个人的声望和社会地位。由于他们的劳动往往对生产力发展和城市社会进步有较大促进作用,其收入报酬要比普通劳动者高出许多。本文通过对知识阶层收入状况的研究,探讨该时期城市知识阶层能够为城市近代化所做的贡献。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9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5X(2008)06-0069-09

      20世纪初期城市知识阶层是随着城市的近代化而产生的。由于城市工商业不断增长,市政建设日益完善,新闻、出版、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有了新的发展,许多城市知识分子的职业也有了新变化。他们当中有的受雇于政府、企业,成为公务员、职员、经理、工程技术人员;有的受雇于教育、科技、新闻、出版、医疗机构,成为教师、编辑、记者、医生,还有许多自由职业者,如中医医生、挂牌律师、经纪人、自由撰稿人、画家等。

      城市知识阶层作为社会雇员阶层,与其他劳动者一样,需要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生活资料来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他们的收入由他们所从事的脑力劳动的特殊性所决定。知识阶层的劳动不仅消耗一定体力,还要付出大量脑力。从事这种劳动事先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知识学习和专门训练,在劳动过程中还要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因此城市知识阶层为充实及更新知识而用于报刊书籍方面的开支也较多。由于他们的劳动往往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他们的收入报酬要比一般劳动者高出许多。本文通过对20世纪初期城市知识阶层收入状况的研究,探讨该时期知识阶层能够为城市近代化所作的贡献。

      一、编辑、记者群体的收入状况

      我们考察20世纪初期城市知识阶层收入时发现,在清末,报刊主笔、出版社编辑群体的收入仍然较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群体的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其中一部分人的收入已经接近中产阶级收入水平;这一时期科教群体的收入较高,但到了北洋政府后期,由于国家财政匮乏,教师工薪经常欠发,实际所得收入并不高,城市科教群体往往通过兼职或从事业余著述取得了较高额外收入,这是该时期知识阶层收入情况中的特有现象。

      在20世纪初年,尽管编辑和记者被称为“无冕皇帝”,但他们的收入并不很高,其工薪只能够维持个人和全家的生活开支。1907年,《申报》总主笔月薪不过40余元,编辑月薪只有28元。而其他各家报馆编辑的收入还要较《申报》差许多。曹聚仁回忆录中曾经引用《申报》编辑部主要人物雷缙的记述,很能说明问题,雷氏说:

      吾辈起居办事之室,方广不逾寻丈,光线甚暗。而寝处饮食便溺,悉在其中。冬则寒风砭骨,夏则炽热如炉。最难堪者,臭虫生殖之繁,到处蠕蠕,大堪惊异,往往终夜被扰,不能睡眠。薪水按西历发给,至半月不过银币四十元,余则以次递降,最低之数,只有十余元。而饭食、茗点、茶水、洗衣、剃发与夫笔墨等等,无不取给于中,生涯之落寞,盖无有甚于此者①。

      商务印书馆是上海最大的出版机构,这里的编译人员收入各不相同,1916年,沈雁冰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英文部,该部有邝富灼、周越然、黄访书、平海澜、周由廑、胡雄才等人,他在回忆录中曾介绍了各位同事的收入情况:

      胡雄才同我年龄不相上下,他只读完中学,做过学徒。他的薪水只有每月十八元,而我的,是二十四元;据他说,这是“编译”一级最低的工资。照例,工作一二年,可以加薪,五元为度,如此递加,最高可达六十元。也有一进来就享受五十元以上高薪待遇的,那都是已在社会上做过事,薪水高,但这又要看介绍人的来头。例如周由廑,他是周越然的哥哥,而周越然在英文部势力极大,除了部长就数他,而况他又是创办“函授学校”的建议人,为商务印书馆开辟一条新的生财之道,宣传之路,此时风头正健。周由廑本人呢,在湖州的湖郡女校任教多年,本来薪水每月百元。平海澜情况相同。黄访书已来了多年,又是部长介绍的,此时亦不过四十元一月而已②。

      1921年,胡适曾应邀在商务印书馆主持编译所改革事宜,他对当时商务编译所编辑的收入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除部长、所长及有特别情形者外,其余职员所得薪水非常之少。生活不宽裕,身体上大受影响。商务编译所计一百六十九人,我今天试将他们的月薪作一表如下:三百元及以上2人,二百五十元以上1人,二百元以上4人,百五十元以上8人,百二十元以上17人,百元以上5人,一百元以上共计37人。七十元以上14人,五十元以上17人,三十元以上46人,三十元以下(连学生8人)62人,共计五十元以下的108人③。

      尽管编辑群体的工薪收入不高,但这种收入水平与城市劳动者阶层相比较却有不小的差别。1911年,在上海一些技术工人的月薪最低工资分别为:司机12元,漆工15元,木工15元,锯工12元,钳工22元④。

      在城市编辑和主笔群体中,有一些高级的编辑和记者收入已达到了中等阶层的水平。张元济在南洋公学任职时月薪100元,1903年夏瑞芳以月薪350元聘请张元济为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张深受感动,于是把全部精力和智慧投到书籍出版工作上来⑤。

      1906年,包天笑到《时报》任职时,《时报》总经理狄楚青见面时就谈到他的任职收入,据包天笑回忆当时的情况:

      他初次见面,好像我已答应他到报馆里来了,便和我当面讲条件了。他的条件,是每月要我写论说六篇,其余还是写小说,每月送我薪水八十元。以上海当时的报界文章的价值而言:大概论说每篇是五元,小说每千字两元。以此分配,论说方面占三十元,小说方面占五十元。不过并没有这样明白分配,只举其成数而已。这个薪水的数目,不算菲薄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