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德川幕府与明朝的贸易关系论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德霞,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厦门 361005)

原文出处: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内容提要:

通过1600年的关原之战夺得日本统治权的德川家康,十分重视对明贸易,一上台便为重建中日邦交、恢复勘合贸易作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尽管德川家康费尽心思,终明之世,日本始终无法改变明朝的对日贸易政策。不过,在幕府的鼓动下,到日本从事走私贸易的华船越来越多。中国因此被列为江户幕府的“通商之国”。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9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2x(2008)04-0058-05

      17世纪初的日本,正处于德川幕府时代,国家统一。幕府将军德川家康一改过去丰臣秀吉政权极具侵略性的外交政策,尽量与各国保持友好关系,因而社会政治较稳定,百姓生活较安逸,消费需求不断增加。①当时的日本“人口约有1500万-2000万,与同时代欧洲的人口一样多。各个地方的人们都很富有,他们迫切想购买外国产品”,②特别是中国商品。为了满足社会各阶层的购买欲望,更主要的是为了从对华贸易中赚取超额利润,德川幕府采取了种种措施,极力想与明朝修复官方贸易关系。

      一、日本对中国商品的旺盛需求

      16、17世纪的日本,手工业尚不如中国发达,许多生活必需品均需仰赖中国供给,如“闽广糖果、青衣、麻葛、丝、罗、缎、绢、川广药材、铜锅、鼎铣”③等。极具“崇洋”心理的日本人,尤其对中国的丝货“情有独钟”,虽然日本本国就是一个产丝国,但日本人却宁可要中国的丝货,不管是生丝还是纺丝,因为中国丝货质量上乘。④日本一些水平较高的丝织业,如代表16、17世纪日本手工业最高水平的京都丝织业,其原料主要是从中国进口的生丝,因为国内产的优质丝不够满足需求。据西班牙人所载,当时的日本每年要消耗掉220500公斤的生丝,而其本国自产的生丝即使在最好的年份,产量也只有94500-126000公斤,换句话说,日本每年还需进口大约一半的生丝。⑤日本对中国生丝的旺盛需求还可以从一位直到1620年左右还呆在日本的西班牙人的见证中得以体现,这个名叫阿维拉-吉隆(Bernardino de Avila-Giron)的西班牙人写道:“自从24年前丰臣秀吉征服整个国家以来,人们开始穿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奢侈,现在从中国与马尼拉进口的生丝不足以满足日本人的需求。”“在这个国家的生丝消耗量平均为3000-3500担,有时甚至超过那一数量。”在一份耶稣会传教士所作的报告中也提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中国生丝在日本有很大的需求。⑥日本对中国生丝的倚赖达到如此的程度,以至于出现了“若番舶不通,则无丝可织”的现象。⑦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丝在日本封建经济中不可或缺,它与日本国内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除生丝外,物美价廉的中国丝织品亦较昂贵的日本同类产品来得畅销,这一点可以从西班牙人的一份记录中看出:“(来自中国的)几千万的纯色或带刺绣的天鹅绒、纯色的琥珀织、缎子、薄罗纱以及此外各种各样的布料,每年都可销售一空,不分男女,都穿着各种各样带色彩的衣服,无论是少女还是未婚姑娘,即使五十岁以上的妇人亦如此。”⑧可见,中国商品在日本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日本白银产量的丰富

      从足利时代开始,日本已出口过白银和铜。⑨进入16世纪,大名们积极开发金银矿,结果,在一些年里,有五十几个金矿和三十几个银矿发展起来,日本的贵金属产量显著增长。⑩到16世纪末,其白银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1/4。(11)经过历代统治者的积累,到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的白银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人们能够随心所欲地购买自己想要的任何外国货。17世纪上半叶,日本输出的产品中,有95.1%为可铸币用的金属,即银,85.8%;铜,7.9%;铜币,1.3%;铁,0.1%,其余的则是在数量上微不足道的食品、木材、工艺品等。(12)实际上,到1563年后,白银已在日本出口物中占据重要地位。(13)对于日本白银产量的丰富,第一个访问日本的荷兰人庞博(Dirck Gerritsz Pomp)曾在其航行报道中写道:“在日本,有许多白银,当地人用它们交换中国的丝绸。葡萄牙商人从日本带走白银,用以换取中国的黄金,他们也在中国购买丝绸和其他奢侈品。”(14)日本的白银产量之丰还可以从下面这两条史实略见一斑:日本商人常把白银制成银盘带至马尼拉,以公道的价格出售;(15)在长崎,日本人从不进行赊账贸易。(16)岩生成一教授的研究表明,在日本海外贸易的全盛期(1615-1625年),经日本船、中国船、荷兰船、葡萄牙船和其他船只运出的日本白银是非常多的,粗略估计有130000-160000公斤,相当于当时除日本外的世界白银总产量的30%-40%。(17)不可否认,专家们对日本流出的白银准确数额有很大的分歧,但可以肯定的是,直到1668年白银被禁止出口为止,日本输出的白银数使得从欧洲和美洲涌向亚洲的白银数相形见绌。(18)当时仅靠日本的白银和铜即可满足中国与东南亚的大量需求,(19)这便是为什么欧洲与亚洲商人如此热衷于经营对日贸易的原因所在。日本白银不仅产量高,而且银质佳,日本市场上流通的银币中,几乎没有假币。(20)

      巨大的白银产量决定了日本强大的购买力。

      三、日明朝贡关系的中止

      本来中国有如此之多的令日本人无限渴慕的丝货,而日本又有如此之多的令中国人无限向往的白银的事实,应该使这两个东亚强国成为最佳生意伙伴才对,偏偏两国之间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而无法互通有无。

      明代前期,明朝虽与日本维持着朝贡贸易关系,但由于明廷对日本的朝贡作出种种限制,不仅贡期长,而且船数少,致使把对明朝贡视为赢利之机的日本各大名、寺社常常为取得勘合贸易而激烈竞争着,这种竞争到嘉靖三年(1523年)终于酿成了“宁波拼杀事件”(又名“争贡之役”),中日贸易因此中断长达17年之久。直至嘉靖十八年(1539年),日本方面才复遣使来朝。然而,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的日本遣明船即为最后一批,因为嘉靖三十年(1551年),日本在纷乱中失去了勘合,于是停止派遣入明贡船。(21)此后,饱受“嘉靖倭患”折磨的明朝断绝了与日本的外交往来,而丰臣秀吉于1592年和1597年的两次侵朝行动再度使中日关系异常紧张。明朝被迫于1593年重施海禁,“近因倭寇朝鲜,庙堂防闲奸人接济硝黄,通行各省禁绝商贩。”(22)这次海禁虽仅实施了一年,却使原有的秘密潜往日本的明朝走私商船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几近绝迹。(2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