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腐败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伴随着我们党反腐败的整个进程。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为预防腐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出台为标志,预防腐败工作进入一个整体推进的重要时期。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工作的力度,仍然是当前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充分认识预防腐败的特点,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1、充分认识预防腐败的长期性,注意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预防腐败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这是因为:第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经过长期的奋斗,决定了预防腐败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第二,腐败现象是公共权力与私有观念、私有利益相结合的产物。只要有公共权力与私有观念、私有利益存在,腐败现象就会存在。腐败现象的客观性决定了预防腐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三,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决定了预防腐败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第四,预防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抓好预防腐败的阶段性工作是达到长期预防腐败的必然过程。预防腐败,既要有战略思考,又要有具体要求;既要有长期性的目标,又要有近期工作安排。 2、充分认识预防腐败的广泛性,注意处理好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的关系。预防腐败必须坚持全面推进与抓好重点相结合。防止经济上的腐败和司法、组织人事上的不正之风仍然是当前预防腐败工作的重点。分析2008年第二季度信访举报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目前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土地出让、转让中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的问题;二是国有企业改制、资产重组、转让中部分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的问题;三是领导干部挥霍浪费公共财物问题;四是政法系统的有关问题;五是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问题。由此提醒我们,当前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大预防力度。 3、充分认识预防腐败的有限性,注意处理好教育、制度、监督的关系。腐败现象的客观性决定了它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决定预防腐败的有限性。预防腐败的有限性,主要体现在对权力制约的有限上。从实践看,预防腐败,虽然在教育、制度、监督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教育的感化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有效力,还很不够。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仍然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因此,认真抓好教育、制度、监督是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教育、制度、监督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我们既要考虑各自的特点,又要注重三者相互配套,充分发挥三者的综合效应。教育要着力解决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制度要着力解决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的问题;监督要着力解决自觉性和经常性的问题。 二、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改革在预防腐败中的治本作用 改革是有效预防腐败的根本途径,是新时期反对和预防腐败的时代要求,是体现反腐倡廉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那些屡禁不止、纠而复生的腐败现象,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了改革的六个方面的任务,当前要落实这些任务,必须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 1、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为预防腐败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防治和克服腐败的基础。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都是由社会的基本矛盾派生出来的。纵观世界各国,凡是经济发达、公职人员有相当收入水平的国家,反对和预防腐败的进展就顺利一些,反之,则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和阻力。因此,发展是硬道理,解决腐败问题必须靠发展。 2、改革体制机制,着力解决滋生腐败现象的深层次问题。深化对权力制约性的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有些是全国性的,如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但有些是我们可以从局部进行探索和改革的。一是改革决策机制,提高决策透明度,防止权力滥用。要健全和完善各级党委(党组)实施“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制度,凡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集体研究决定。二是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加强政府资金监管。改革政府资金管理制度,要改革原有的“一个主体掌握政策、管理资金、支配资金、日常监督”的管理体制和方式,改变政府资金管理存在的重分配、轻监控,财经纪律松弛的现象,建立和实行政府资金“三权分离”的管理体制,即分配权在财政,使用权在预算使用单位,监督权在政府资金结算中心,从而使政府资金使用管理权相对分离、相互制约。同时,改革旧的报账制度,公务活动减少现金流通渠道,实行一卡制。三是改革资产管理体制,实行财政部门监管合同制下的委托管理和授权经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资产管理新体制。四是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以透明、竞争、客观为标准的公共采购制度。五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要简化行政程序,建立公众与国家机关的联系管道,推行电子政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行政服务中心。 3、稳步推进公务员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职务消费货币化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所谓职务消费就是与行政职务有关的消费支出,包括公务员住房、公务用车、通讯、勤务人员、公务接待、考察、体检疗养、福利补贴等。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都列在“职务需要”的名下,监督成本和行政成本高。应当肯定,职务消费中,确有一定的合理支出,是领导干部行使职权所必不可少的,但它又具有目的模糊的特点,多数介于违法乱纪的边沿。加之管理混乱,约束不力,使用不规范,职务消费成了助长腐败现象的温床,成了贪赃枉法者的“护身符”。现阶段,我们进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既要看到改革的前景,又要立足于现实。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的关系。既要降低行政成本,又要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力度与财政承受能力的关系。既要积极推行改革,又要考虑本地的财政承受能力。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节约经费与维护干部既得利益的关系。既要节省开支,又要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四是正确认识和处理领导与一般干部、在职与离退休干部的关系。既要面向所有公务员和国家干部,又要区别不同的职务、区别在职与离退休干部。五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规范与稳妥的关系。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考虑各地各单位的实际,不搞一刀切。六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主抓与协抓的关系。做到行政主抓,纪委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