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高度 心育即心理素质教育或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通常所称的心理教育与辅导。它是通过心理卫生的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及心理问题的辅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的一项科学而系统的工程。 心理素质是指在一定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自身努力及外界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心理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心理素质的好坏体现在心理状态的正常与否、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劣、心理能力的强弱三大方面,外现于行为习惯及社会适应状况。 在遗传与客观环境一定的情况下,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取决于个体自身的努力以及精心、科学的教育和辅导。学生修心养性的积极性又需要教育者的调动,而学校教育又对应着一个人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学校心理教育的开展及成功与否,对学生的整个社会化进程及将来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我国加强心理教育与辅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育是改革教育现状,落实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十多年以来,我国教育受单一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存在种种弊端,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致使许多学生畴形发展。心育的忽视,已严重制约着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使教育及教学效果被打折扣,成为一种低效益乃至负效益的劳动,出现老师一厢情愿地疲于灌输,学生被动地消极应付,陷入恶性循环的死胡同。 解决的出路在于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内容,真正转移到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的素质教育这一轨道上来。学校在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在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中居于基础地位,其作用和影响渗透于其他素质之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使之更易入耳入心,主动加以内化;有利于学生智力的有效使用及学习能力的增强,使之乐学、会学,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及运动水平的提高;可促其激发劳动热情,更快地掌握劳动技能;有助于审美能力的增强。 当前我国教育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将长期忽视了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上应有的位置,将其纳入教育的目标体系,并具体落实其心育内容。 心理辅导是现代学生的心灵呼唤。现实社会的客观形势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社会文化变迁频繁化、人际关系复杂化、竞争激烈化、刺激多源化、价值观念多样化、学习生活紧张化等等。这一切都给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及儿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带来心理的困惑与矛盾、甚至形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障碍。现代学生存在心理闭锁、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又存在依赖的一面,他们强烈地渴望有良师益友为其指点迷津,排忧解惑,帮其排除心头的压力,去掉心理障碍,医治心灵的创伤,矫正其异常心理与行为。这一切单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无法满足其心理需要的,必须将心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运用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心理治疗等心理辅导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为其顺利实现个体的社会化扫除心理障碍。 心育是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基础工程。现实社会中之所以不良现象屡禁不止,越轨行为屡治不断,人际间的矛盾冲突频繁,攻击或自毁现象日增。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公民的素质不高、特别是心理素质低下不无关系。如心理承受力、自我调控力、人际协调力、适应力及意志能力不强,以致遇挫即折,一触即发,一怒就失控,给社会带来一系列不安定的因素,演奏出一个个本不该出现的不和谐的音符,影响着社会的精神文明与安定团结。对此,惩治、强制教育固然必要,但常常成了事后补救的治标措施,且事倍功半。如果将心理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中,使每个公民从小就受到心理素质的教育和训练,自身拥有健康的心理,完美的个性,应有的心理能力,那就等于在其心灵上自我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洪大堤,就能经受住复杂纷繁的客观社会现实的考验与挑战。这样,社会的文明与和谐才有基础作保证。 作为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己任,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目标的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理应将心理素质教育提上应有的日程,抓紧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