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有它的优势,主要是资源充足,设备和师资比较规范化,例如每年有约400亿港元以上的教育经费,供应120万的大中小学生,可说相当丰裕。绝大部分大中小学都有标准的或者超标准的校舍和设备。师资有一定的学历标准,待遇在社会各行业中偏高,能吸引到一定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香港现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的普及率也接近90%;而十年来,大专教育的数量也有突飞猛进。10年前,17至20岁这一组别的青年学生,能接受大专教育的不足5%,今天已增长为18%。 香港教育的弱点是,政策摇摆不定,缺乏一个长远的教育政策。无论是各级学制、教学语文、升学考试等制度,都是一变再变,缺乏战略眼光。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不重视国家民族观念的教育是不用说了,就是道德教育也相当薄弱。学生埋头书本,重视考试,缺乏全面发展。忽视德育,造成青少年学生犯罪增加,黑社会分子入侵学校;而中学的非母语教育,又使不少学生学业成绩低落,无心向学,为少年犯的增加提供了条件。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 关于教育方面,香港《基本法》第136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原有教育制度的基础上,自行制定有关教育的发展和改进的政策,包括教育体制和管理、教学语言、经费分配、考试制度、学位制度和承认学历等政策。” 因此,“九七”以后,香港教育不可能立即大变,原有的优势应该保持,缺点应该改进,但采取的应是循序渐进的政策。 当然,首先要重视的,是充实和加强对学生的国家民族观念的教育。在英国的统治下,长期以来,港英当局对中小学生灌输的是一种“无国籍观念”的教育。课本里把祖国当成“香港近邻最大的国家”,香港历史被列入“世界史”,中国地理知识不受重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比较淡薄。近年来,由于舆论的压力和“九七”渐近,港英教育当局被迫在《公民教育指引》中略加改进,但仍大大不足。因此,有关这方面的教育和教材,有待“九七”后的特区政府与香港教育界人士商定改进办法。 关于在中学进行母语教育,已议论多年。教育界和社会舆论大多倾向应用中文作为教学语言。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加上社会上重英文轻中文的习惯势力,目前香港全部中学中,有80%以上为“英文书院”,使不少学生在非母语教学中遇到学习困难,以致基础文化科学知识不够稳固,也是造成为人所诟病的学习质量低落的主要原因。 但是,要推行母语教育,仍要有一个提倡和渐进的过程。随着特区政府的使用中文为主以及内地与香港的交往和商务活动频繁,相信社会上重英文轻中文的情况会有所改变。 “九七”以后,内地和香港的教育界、学校应加强交往。两地的教育团体虽互不隶属,内地的教育部门也无权向香港学校发指示。但即便如此,密切彼此的交往,交流经验、参观访问,还是可取的。内地壮丽河山、名胜古迹,该是香港师生向往的旅游胜地,学校有寒暑两假,还有不少短的假期,这为交往旅游提供了条件。学校师生要好好利用,认识祖国,了解“一国两制”,师生交往是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