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每个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不同于他人的教学特点。教师本人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以至情感、气质、性格也都在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充分地得到体现。可以说,教学工作是每个教师人格的投射,体现着教师的风貌和格调。从教学理论角度来说,教学风格是对教师的智慧、主观能动性、灵感、创造性和个性的肯定,更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这种肯定是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教学效果显示出来的。例如:上海的语文特级教师卢元和于漪两同志,各自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教学风格。前者的思维特点是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偏重于抽象思维,善于概括和推理,长于求同求深,教学内容的组织处理合乎知识结构和系统的逻辑,层次清晰,线索明快,富有哲理;后者偏重于形象思维,善于分析和演绎,长于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运用激情,以强烈的抒情色彩制定浓重的氛围,其知识的广度大于知识的深度,经验性的知识和事实材料占得比重较大,使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感受力,教学形式欢快热烈、生动活泼。当然,两种风格所取得的效果也迥然不同。所以说,教学风格是教师将教学的现实和教学的理想统一起来的追求。 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整体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对教学风格的追求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深感自己肩上的重大使命,从而给予认真的研究。为此,有必要对教学风格作一深入的探讨。 一、教学风格含义的表述 随着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教学风格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教学风格”的表述,在教育理论界里也有多种不同的意见: 有人认为,教学风格是在教学中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符合规律性和个性的教学艺术活动的凝结物和结晶品。 有的把教师“在适合自己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艰苦地反复实践,而最终形成的一种独具个性魅力又具有稳定性的教学风貌”视为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的表现,是教学工作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这是教学风格的另一种描述。[1] 《教育大辞典》对教学风格是这样叙述的:“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个人特点的风度和格调。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2] 还有的认为:“教学风格,就是教师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和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技巧、教学风度的稳定性表现。”[3] 这些表述都从“教”这个角度来说,并没涉及到其他对象和方面。值得提出的是,《西方教育词典》对教学风格的表述与上述的不相同。它认为:“教学风格通常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不同的关系和建立各种社会风气的方式方法。”[4]这一提法较为新颖,它摆脱了现存的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和约束,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层次提出对“教学风格”的理解。把师生关系和社会风气列入教学风格里来,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如果从这一思路继续深入地进行探索,可能会另辟蹊径,对教学风格有一个新的见解或深层次的认识。 二、教学风格的特性 对教学风格的表述虽然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对教学风格的特性却取得一定的共识。这些共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同任何事物一样,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作为一个过程展开的,它需要一个产生、发展、完善、成熟的过程。教师从开始教学,并在整个教学生涯中经过不断探索,反复实践,逐步完善,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磨炼过程,需要教师不懈的努力。所以,教学风格具有实践性和长期性。 其二,教学理应遵循共同的规律、原则和方法,有其共性;但教学的共性须寓于个性之中。同样的教学内容,因不同的教师使用和发挥,其效果显然不一样。没有个性的教学活动也就显得呆板、僵化、可以说,教师是根据自己的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特长爱好,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不断变化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自己的选择,并将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融化到教学过程中,经过逐步摸索、探究,从而形成符合自己个性特征并为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风格。可见,教学风格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体性。 其三,创造性是与个体性紧密联系的,二者构成了教学风格的本质。它们决定着教学风格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没有创造,谈不上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效果的优劣,更谈不上教学风格的形成。我们理解的创造性,并不是在教学中某些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也不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偶然的心得体会,而是在教学活动整体中表现出来的,贯穿于教学会过程的,使创造意向和行动伴随整个教学过程和各个教学环节。它是教学发展的必然,是教学水平提高的综合反映,更是教师执著追求和苦心经营的结果。 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教师的创造性。从教学的客观因素来看,首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次,教学的现实要求具有创造性。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包括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和教学情境的不断变化,教学形式的选择需要不断地创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智能的发展,要求教师在课内外对偶发事件的处理上进行即兴创造。从教师主观因素来说,教师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专业信念的坚定,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知识结构的充实和更新,心理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都为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塑造,上述主观因素是起着决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