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服饰是藏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物质文化,同时也是藏族审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丰富和美化生活的作用,体现了藏族审美的理想和精神追求。藏族服饰的美是令人惊叹的,它象高原上一朵盛开的格桑花,鲜艳夺目。它粗犷,但不失厚重;它华美,但不失质朴;它繁缛,但不失生动。藏族服饰的美是直观的,同时,又具有内在的蕴涵。以上这些特征,不少学者在藏族服饰文化特征的论述中都有涉及,但都未作深入系统的探讨。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考察藏族服饰文化的表现力,有利于人们对藏族服饰这一客观对象的美学因素的认识,从而揭示藏族服饰的审美价值及视觉吸引力的内在根源。具体来说,藏族服饰审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形态、材质、色彩、图案、装饰等方面的美学特征和意蕴,来探讨服饰的外在因素如何引起或传达人们感官和情绪上的美感;二是与藏族社会的文化背景相结合,从一个更高层次上来审视藏族服饰的外在特征,从而领略一种与精神、情感相联系的具有社会内容的美,这也是藏族服饰的审美心理观念外化的过程和原因。在实际的审美中,两个层次的审美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本文根据衣与饰的不同功用(衣突出了人体需要的物质功能,而装饰则更多地表达了服饰在社会生活中的精神需求),将衣与饰分别加以讨论,在此基础上,探讨藏族服饰蕴藏的丰富的审美涵义和价值。 一、服装形态的美学特征 美的基本特性就是它的形象性,也就是说,任何美的事物都有由一定的形体、色彩和质料等构成的外部形象。藏族服饰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就是因为它具有美的形象。藏装的整体美依附于形态的线条、色彩、衣料肌理以及某些形式美规律的巧妙结合。由于藏装外袍宽大、结实,注重服装线条的流畅和运动感,而不拘泥于各部位的细节,强调整体效果。因此,藏袍的结构、形态是构成藏装风格特色的主体,对藏族服饰外观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藏袍是一种上下相连的服装,其结构简单,轮廓分明,线条柔和,强调袍的宽松和厚重,肩、袖、襟的变化丰富,下装(女子为裙)相对简单。同样的结构部件,由于局部结构的变化以及造型中的点、线、面等形态语言的变化,形成了无领无袖的“古休”、大襟无袖的“确巴普美”、大襟长袖的“褚巴”、无袖对襟的“长坎肩”等类型。在同一类型中,由于服装面料、装饰方法以及色彩、图案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式样风格。青海牧区的藏袍多用羊皮制作,不挂面,白色羊毛从襟缘、袖口露出来,显得厚实、温暖。四川甘孜州康巴汉子的藏袍形态复杂而多样,有细绒氆氇袍,也有彩绸作面的夹袍。其襟缘、袖口和下摆用皮毛或织金绸装饰,色彩明快,宽大的袍身用腰带紧系,经折叠的衣皱随意自然,显得潇洒、飘逸。西藏藏南一带的男子则喜欢穿白氆氇藏袍,系绿色绸带,领口、袖口、下摆处镶十字花纹的花边,显得朴素而干练。在男女藏袍穿着方式上,又因腰带的系位差异而改变了服装造型的点、线、面的构成,凸现出着装者的不同形象。女性藏袍,长及脚踝,腰带束位较高,使得下裙占着身体的大部分,故女性服饰的视觉效果庄重高雅,从后面及侧面来看,又显示出女性的婀娜多姿。而男性袍摆处于膝盖上下,露出大截宽松的灯笼式的裤腿,裤脚紧束于靴口,方便大幅度的动作,极富运动感,尽显出沉稳、阳刚的男子汉气概。为什么男装和女装的不同穿着方式能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呢?这里有一个视觉“中心”的问题:任何一种服装款式,都应有一个中心,它一般是依据形态特征和由观感所受的各种力的相互作用来确定这个中心。女性腰带系于上部,服饰形态上小下大,在胸前各种线条和点(各种佩饰)汇合形成“中心”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而下装的宽大对称给人一种沉稳端庄的感觉。男子腰带靠下,几乎将人体等分为二,整体看身体上大下小呈“T”型,经腰带紧束的宽松袍服自然形成各种褶折。“中心”下移以及流畅线条的作用,于是,在平衡中生出变化的感觉。 藏袍是一种平面结构的式样,它不需要符合人体的体形和尺寸。宽大的藏袍穿在身上并不是人体曲线的简单复制,基本上改变了藏袍原来的形态,成为一个创造的“新人”,这就是藏族服饰形态塑造的任意性特征,所以,同一种类、同一使用功能的服装也会有多样、漂亮的形态。服装造型中的点、线、面、体是塑造不同服饰形态的元素,其中,线在藏袍的造型艺术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藏袍穿着具有折褶起伏的自由,多曲线,少直线,线条的曲折、徐疾、柔婉、挺拔之间尽现个人主体的情感。 从藏族服饰材料上看,服饰材料的恰当运用是显现服饰特质和整体表现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各种衣料以其自身的性能特征(主要指质地和纹理)影响服饰形态,形成或柔软、或流动、或坚挺等艺术效果。藏族服饰的材料非常丰富,从衣料质地的视觉和手感可将藏族服装的面料归纳为四类: 一类是毛织物:氇氆、毪布、毛尼料等,其厚重、柔韧及精细的纹理给人以温暖、平整、高雅的感受。 二类是丝绸织物(包括缂金丝织物、丝缎):其特点是亮丽、平滑、细腻、挺阔,给人以华美、高贵的感受。 三类是化纤或天然混纺织物:织制考究,有一种庄重、雅致的美感。 四类是动物皮毛:羊皮、牛皮等给人一种结实耐用的感觉;水獭、虎豹等毛皮具有天然纹理,是最理想的装饰材料。 藏胞根据使用场合和功能来选取衣料,体现了广采博取,雅俗适度的特点。用于佛事场合,选用庄重文雅的高级面料;用于婚嫁场合,选择喜庆华贵的面料;用于民间节日,选择特别鲜艳的面料;用于平日劳作的服饰,则要选择耐磨便宜的面料。无论是用于什么场合的服饰,都注重实用和审美的结合:宽松得体,舒适大方。 从总体上说,藏族服饰的形态是建立在实用功能的基础上。便装要求得体耐磨,夏装要求轻便透气,冬装则要求防风保暖,都要体现实用原则。藏装的每一个构件及其尺寸也有适合于人的实用功能。宽大的袍袖方便双臂自由运动,长袖能保护手不被冻伤,长筒靴后跟开又是为了防止骑马时从马上摔下来,袒袖可以调节体温,戴帽是为了保护头部,起御寒防晒的作用。宽大的袍子还是藏人夜间简便的被褥。可见,藏族服饰形态能够适应高原气候与游牧生活方式的需要,体现了保护、舒适、方便的实用原则。在艺术美学中,适应是一种合乎目的美,即适用的是美的。当你身处高原境地时,你会为藏民族的聪明才智而叹服。[1]因此,可以说藏族服饰这一物质文化展现了藏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体现了藏民族对高原自然环境独到的认识和理解。随着历史演进和发展,今天的藏族服饰已经突破了纯粹的实用功能而成为生活的审美内容,如:妇女五彩邦典,腰饰品奶钩、火镰等已完全成为美化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