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 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225(2009)04-0011-03 2004年11月,我到意大利哲学研究所从事短期研究工作,当该所秘书长加尔加诺(Antonio Gargano)教授知悉克罗齐的美学名著《作为表现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理论》编尚无根据意大利文版译出的中文版时,他建议我承担这一任务。 在完成《克罗齐史学名著译丛》第5卷《十九世纪欧洲史》译稿后,我立即投入《作为表现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理论编的翻译工作,至2005年10月下旬完成初稿,2005年10月29日,在那不勒斯出席《克罗齐史学名著译丛》发布会后,我又在意大利哲学研究所研究两周。期间,我同克罗齐美学研究专家埃尔内斯托·保罗齐(Ernesto Paolozzi)教授,就译稿中的疑难问题专门讨论两次。以后,又就《作为表现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理论编中的重要范畴的译法,征求过意大利汉学家、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教授焦尔焦·卡萨齐(Giorgio Casacchia)的意见。 在翻译过程中,我还参阅了朱光潜先生的译本《美学原理》。应该说,没有美学前辈的开创性工作,就不会有现在的新译本。朱光潜先生早在1947年就译出《美学原理》,他在介绍和研究克罗齐的美学思想上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要永远铭记他的历史性功绩。 然而,实事求是地说,朱译本受时代的局限,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错误。 一、关于书名 意大利文为Estetica come scienza dell' espressione e linguistica generale,应译作《作为表现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以下简称《美学》)。此书分上下两编:上编,理论;下编,历史。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朱光潜译《美学理论》即该书上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王天清译《作为表现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历史》即该书下编。该书上编新译本书名定为《作为表现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理论》(2007年1月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美学的理论》)。 朱光潜先生译成《美学原理》是不够准确的。因为意文是teoria,即理论,不是principio,即原理。况且克罗齐一贯反对把美学实证主义化、自然科学化;美学只能有理论,不能有类似于物理学、化学那样的原理。 二、关于版本 《美学原理》是朱光潜先生根据1922年英译本译出的,而且他还发现“英译本常有错误或不妥处,原因是译者的哲学训练不太够”。 新译本《美学的理论》根据1941年意大利文第七版翻译;1941年第七版才是最终修订版。 三、关于完整性 朱译本缺少献词和原序。新译本恢复献词和四个序言(1901年、1907年、1921年、1941年)。 卷首献词是:“纪念我的双亲帕斯夸莱和路易莎·希帕莉及我的姐姐马利亚。”请注意,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献词,而是在地震灾难中幸存的克罗齐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来告慰九泉之下的父母和姐姐。 1883年7月28日,正值克罗齐同家人在伊斯基亚岛上度假,突发的地震夺去了双亲和姐姐的生命,17岁的克罗齐成为孤儿,移居罗马寄养在堂叔西尔维奥·斯帕文塔(著名自由派政治家)家。在罗马居住前期,由于失去亲人、前途未卜、郁郁寡欢,使他对生活失去信心,常常夜晚蒙头大睡,清晨不起,甚至萌生自杀的念头。其后,他克服了精神危机,到罗马大学法律系注册,但他并不专注听课,而是到图书馆博览群书。3年后,移居那不勒斯。在10余年内,他出入文艺沙龙,出国考察,研究历史、文学和马克思主义。但真正奠定其学术地位的是《精神哲学》第1卷——《作为表现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克罗齐年仅36岁)。这部杰作成为现代西方美学的开山之作。 如果说恢复献词是必要的,那么恢复四个序言更不可或缺,基于如下考虑: (一)全面、准确认识《美学》的价值与局限。 1941年克罗齐写道:“在逝去的40年里,我从未因这种研究而忽视对艺术理论的研究,从我获得的这些丰硕成果,往后看我1901年的著作,我真是百感交集,既对在今天看来的缺陷感到羞愧,又因当时自己的发现、作为我在思想世界的首个目标而倍感亲切。”[1]10 克罗齐把《美学》界定为“一本在精神哲学总蓝图的框架内完整却精练的美学理论专著”。其主干既是对物理学的、心理学的和自然主义的美学的批判,又是对形而上学美学的批判,强调美是直觉,是表现。其富有生命力的思想是,审美活动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基础,“当对精神生活第一个及最简单形式的理解暧昧不明、支离破碎并严重扭曲时,则不能希望更好地理解精神生活以后的和更复杂的形式。从审美活动更精确的概念,人们应当期待对其他哲学概念的纠正和对某些问题的解决。”[2]2 克罗齐本人指出《美学》的缺陷:仍存在“自然主义”残余;对逻辑学的简述不够清晰、准确(在《精神哲学》第2卷——《作为纯概念科学的逻辑学》里加以阐明、纠正);纯粹直觉的抒情性与普遍性仅仅呈现为“萌芽”状态,没有充分展开和阐明。由此可见,在评价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时,上述情况不容忽视。